武汉 “公参民”学校“动手术” 江苏高校长跑按指纹学生担心泄隐私 语录 小学生哪来的“官意识”? 北京 学历仍是门槛 幼师资源短缺 请把语文教材当回事儿 广东 流动儿童“积分”入读公办校园
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小学生哪来的“官意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11-08 13:46:26

     新闻事件:据新华报业网10月24日消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女学生,想当班干部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当天下午在竞选中落选后,失落的她,竟从学校不辞而别,急坏了老师和家长,直到凌晨,在南京火车站被巡逻的民警发现,才通知了其老师和家长领回。而提起小学生痴迷当“官”,学校老师直喊头痛:如今小学生“官瘾”太大了。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小学生想当“官”,想掌管一班“大权”,无可厚非,说明他要求上进,热爱表现自我。各大媒体的报道纠结于现今小学生的意识问题,笔者却认为比“意识”更严重的是“来源”问题。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行为不过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社会的弊端。没有官场氛围的笼罩,怎来的“当官意识”?小学生懂什么叫“官”?没有人示范了“当官”的好处,想必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把“官”看的那么重吧!
     谈及现在的中小学生,人们往往感慨他们思想的成熟。过早的社会化,让孩子不再孩子,原本纯真的世界掺杂了太多成人化的“病垢”,他们用自己稚嫩的思维去思考着本不属于他们年龄段该有的问题。很多家长其实就是背后推手,他们为孩子的各种问题说情送礼,这些行为无意间给了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让孩子学会的是什么?是权利的非同凡响,是权力的无所不能!同时,各种社会现象也侵蚀了孩子们天真的脑袋,“买官、卖官、升官”这些都离不开权力和金钱,渐渐地,权利变成了他们眼中的五彩糖果,香甜诱人。
     面对着“我爸是李刚”式的嚣张,面对着那么多精彩荒诞的权利话语,面对着如此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一个孩子的“官意识”呢?我们在一边哀叹着小学生“官意识”来得太早的同时,是否该有所反思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