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公参民”学校“动手术” 江苏高校长跑按指纹学生担心泄隐私 语录 小学生哪来的“官意识”? 北京 学历仍是门槛 幼师资源短缺 请把语文教材当回事儿 广东 流动儿童“积分”入读公办校园
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请把语文教材当回事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11-08 13:45:48

     新闻事件:据《北京青年报》10月18日消息,一些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被曝部分内容失实, 陷入一场新的“杜撰”“造假”风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个由学生家长组织的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近日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使用最广的3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多篇内容失实的文章及常识性错误,并被指有“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像“爱迪生为妈妈做手术”一文就纯属虚构。媒体刊载这个新闻后,再次在网上引发了“教材大讨论”。

     撤退鲁迅”的风波还没有平息,小学语文教材又陷入了“杜撰”“造假”的风波。面对公众的质疑和近日媒体的众多围观,各地主持教材改革的编撰者总能给出这样那样的解释。
     然而,经过多次的新教材改革,效果都差强人意,而且似乎总能让人从中挑出毛病,说是挑刺,也不尽然全是,而所谓的对话、回应,让教育变得无所适从。长期以来,我们对教材是完全膜拜的态度,没有质疑,完全信服,而这次“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却无情地粉碎了人们对权威的信任和依赖,这才让家长、老师产生恐惧:这些经过许多专家精心挑选和编写的教材为何还存在让人争议和质疑的问题呢?
     事实上,每次关于语文教材的调整,都会引起人们的热议,人们总是在古典诗文、大师精品与当代作品的多少之间各立阵营。各方评论也开始对“教材”与“教改”进行反思。笔者不禁想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为什么就没有一种机制可以去规范和完善我们教材的编撰呢?那些教育者们有把小学语文教材当回事儿吗?翻翻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政治思想颇为宏大,一个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哪里承受得起那么高尚沉重的责任和道义,他们最需要的只是启蒙教育,教给他们一些公民常识,那些政治化的教育题材还是留给他们大一点的时候完成吧。
每次教材改革后的“大讨论”,不论结果如何,损失的都是教育,还有人们对中国式教育的信任。那么多的一线教师面对着早已经出现的教材的缺失,为什么到现在才有反应?只能说现在“教育者”有谁敢冒天下之不韪去和自己的饭碗作对。教育精神的缺失让人寒心,教育变成了足球被“教育家”们踢来踢去。
    人间最大的罪恶莫如毁灭教育,毁灭一种源远流长的教育精神。备受争议的小学语文教材堂而皇之有目的地毁灭着这一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