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公参民”学校“动手术” 江苏高校长跑按指纹学生担心泄隐私 语录 小学生哪来的“官意识”? 北京 学历仍是门槛 幼师资源短缺 请把语文教材当回事儿 广东 流动儿童“积分”入读公办校园
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广东 流动儿童“积分”入读公办校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11-08 13:43:06

     今年秋季,广东省中山市9830名流动儿童通过积分制入读公办中小学起始年级。自2007年10个镇区先期试点积分制以来,全市共有6.6万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占流动儿童总数的40%。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中山300万总人口中,流动人口约占一半。去年年底,中山市调研发现,入学和入户是流动人口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经反复论证,市委、市政府决定,按务工年限、业绩和技能等状况,对全市流动人口实行积分制管理。
     积分制将入学和入户结合起来,采用同一套量表,流动人口按积分多寡享受不同公共服务。按《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计分标准》,积分包括基础分、附加分和扣减分3部分,其中基础分含个人素质、工作经验等3项,附加分含专利创新、慈善公益、计划生育和个人信用等10项,扣减分含违法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两项。每年3月,流动人口递交申请,由市(镇区)流动人口管理办、教育等部门积分登记、公示排名后,各镇区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等方面承载力,就近安排入学、入户。
     在全市约120万流动人口中,目前有1/3已进入积分制管理体系。全市24个镇区都成立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设专职协管员1800余人,保障积分制顺利实施。
     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说:“推行积分制是在资源不足以解决所有人问题的前提下,给流动人口确立一种‘有本事比有钱更重要’的导向,引导其有序融入城市。今后人们若提到积分制,想到的不仅是解决子女入学,而且是引导流动人口入户城市、融入城市,那就说明改革成功。”
(本报综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