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E教河南·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7期 总第5880期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7期  下一期
让学生体验农耕自然之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 弓姚敏 发布日期:2020-06-01 21:02:11

背诵古诗时,学生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烂熟于心,却不曾体验过一粒米从播种到收获的辛苦;上自然课时,学生们能记住一堆字词解释,却难以描述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阳光、水、无机盐等究竟为何物;一日三餐中,学生们常能吃(见)各种蔬菜,却很少想过土豆、洋葱、白菜、黄瓜到底是怎样从田间地头走上餐桌⋯⋯


每一天,我们都在离科技越来越近,离自然越来越远。学生们仿佛患上了“自然缺失症”,注意力不易集中,团队意识薄弱。我们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在钢筋水泥丛林中长大的孩子五谷不分,不知道哪个季节吃黄瓜,哪个季节吃西瓜,土豆种在树上还是土里。


我们设计了“农耕与种植”课程,旨在通过师生共同种下满园绿色,让学生亲自实践农耕种植,开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学校设立专职教师,配备农耕园,建立具有体验感的农耕环境。依据二十四节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规律,组织学生自己种植、管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从松土、除草,到利用多种方式种植,再到施肥、除虫,直至收获,学生们耐心、完整地体验农作物的一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课本上的蒲公英、落花生就长在自家的农耕园里⋯⋯


“农耕与种植”课程既自成体系,又与别的课程相关联。在“小主人”课程中,学生们将自己的花草带进班级,浇水、松土、整理叶子,在观察过程中收获与植物的亲密。植树节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启豆芽生长之旅,大家准备了豆子、瓶子、袋子,在体验生豆芽的过程中感受种植的魅力。


课程实施中,学生们用自己培育出的玫瑰制作干花,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草莓,将收获的蔬菜制作成精美菜肴,将收获的葫芦晾晒制作成艺术品,展示在校园回廊中⋯⋯课程体验中,学生们返璞归真,从点点滴滴中亲近自然,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种下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种子。


一所美丽的有生命力的校园,一定是师生亲手打造的,它可触摸、能生长、可互动,空气里流淌的是香甜的味道,是孕育美好故事的地方。我们衷心希望,学生们看到美丽的花草时,不但会感叹“好漂亮啊”,更能讲述给它施肥、除草、灭虫的难忘经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