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2期 总第5355期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2期  下一期
都是经验惹的祸
来源: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作者:卜正华 发布日期:2017-01-17 14:00:17

    《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为成功的经验有时也会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困难和障碍!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学生的错误案例:
    题目大意如下:有一本书200页,小明看了5天,一天看25页,还剩下多少页?
    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25×5=225(页),225-200=25(页),答:还剩25页。”
    看着学生的解题过程,我特别奇怪,于是进行了一次学生访谈:
    “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我轻声问道。
    “老师,一天看25页,看了5天,不就是25×5吗?”学生奇怪地问我。
    “是呀,”我也只得承认,可奇怪的是为什么是225减200呢?“那225是什么呀?你能解释一下吗?”
    学生看了看,告诉我:“225是小明已经看的页数……”
    我更加奇怪了,本来数量关系应该是这本书的页数减去已经看的页数,不就是剩下页数吗?带着这种疑问,我试着问学生:“你能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告诉我:“题目的数量关系是这本书的页数减去已经看的页数就等于剩下的页数。”
现在我更加奇怪了:这个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会用225减200呢?而且它们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清楚呀?那问题究竟在哪儿呢?
    正在疑惑间,我突然听到另一个学生的解释:“剩多少,大减小!我们一做剩下多少的题目,就直接看数字,用大数减小数!”
    此时我突然间明白了:原来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应该用这本书的页数减去已经看的页数就等于剩下的页数,也就是说看的页数应该比这本书的页数少。而当计算出现了错误,学生却直接采用经验中的“大减小”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从而导致上述错误的解题方法。
    站在成人的角度,如果我们做这一题,当把25×5错算成225时,要求剩下的页数,我们绝对不会用225-200,而是用200-225,但这时我们发现剩下的页数是负数,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会有两种想法:一是计算是不是错误;二是如果计算没错,是不是题目的数据错了。然后通过检查发现第一步计算错了,并很快纠正过来。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考虑问题没有我们全面,没有我们复杂。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听一位低年级老师讲一节“解决问题”的课时,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求‘一共是多少’时用什么?”
    生齐:“加法!”
    师:“当问题是求‘一共’时,我们就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当问题是求‘还剩多少’呢?”
    生齐:“用减法!”
    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不错!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大数减小数’。”
    至此,我终于找到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都是我们总结的“经验”惹的祸!我们有不少低年级老师平时在讲解决问题遇到“求还剩多少”时,往往就是告诉学生用减法,即用“大数减小数”,他们却不知此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类问题,而且还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制造了人为的障碍!作为教师,特别是数学老师,在课上我们还是少传授些技能技巧之类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和经验,如此方为上策!
毕竟,经验有时会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障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