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学湖南•湖南小作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2期  总第5736期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2期  下一期
家乡美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郴州市汝城县第六中学1808班 邓骏 发布日期:2019-04-29 13:21:27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听到一个词——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究竟是什么?它有怎样的“魅力”?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爸爸很晚才回家,手里还拿着一沓精准扶贫的文件资料,终于忍不住向爸爸请教。爸爸告诉我,精准扶贫是习主席提出来的,是帮助贫困的人脱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道路的一项利国惠民政策;是让中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听着似懂非懂,爸爸笑着说:“周末你跟我回老家一趟,就知道了。”
 

说起我的家乡,那还是一个少数民族乡镇呢。在我的印象里,道路是凹凸不平、十分狭窄的黄泥碎石路,路边到处都是垃圾,交通经常堵塞。小河里漂浮着一大堆的垃圾,臭气熏天!河边的土地上长满了野草。因为乱砍滥伐,山上光秃秃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人把身子埋在土里,只剩下那光头露在外面。
 

以前村里人住在低矮的泥砖瓦屋里,屋子旁边还搭个草棚住着牛、猪、狗、鸡等。村里还经常停电,家家户户都会点上煤油灯或蜡烛照明,晚上做什么都不方便。由于村里家家户户都养家禽,碰到下雨天,到处都是猪粪、牛粪、鸡屎,脏兮兮的。现在想起来依然让人头皮发麻。
 

周末,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满怀疑惑跟着爸爸回家乡。一路上同行的还有爸爸的几位同事,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得知他们是一起下乡扶贫的。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车子驶进了家乡的乡道。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宽阔平坦又干净的水泥马路,车辆与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路旁是一座座高耸的楼房,坐在车上的人无不笑逐颜开,道路两旁还安装了路灯,到了晚上定是灯火通明,人们再也不用愁天黑看不清路了。还有那条小河,远远看去,河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河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嬉戏。往日那长满野草的河边现在铺上了草坪,种满了小树,还有用鹅卵石铺的小路,想必这已经成了人们饭后闲娱、聊天散步的场所。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前面就是我们的村部了,我们下去走走吧。”爸爸带着我走进村子,以前的茅草房不见了,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楼房,楼房外墙贴上了别致的瓷砖,楼里面装潢得非常漂亮。在村子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四周种上了高大的树木、芬芳的鲜花,还装上了许多供人休息的躺椅。广场的中央,有人在跳舞,有人在骑自行车,有人在打羽毛球……真是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地方啊!
 

随着时光的变迁,我的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地多了一分绿色,河水清澈了,道路干净了,老百姓幸福了!每处景色都令我难以忘怀。家乡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村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可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感谢党和政府,努力读书,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点评:小作者叙述了记忆中的家乡和眼前看到的家乡的变化,形成政策深入前后的对比,反映了党的扶贫政策在农村生根落地。童眼看世界,纯净真诚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涵,看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深刻,真是难能可贵。
 

指导教师:朱小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