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美术课教学质量 巧用信息技术,让科学探究更具实效性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5期 总第4483期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5期  下一期
巧用信息技术,让科学探究更具实效性
来源:丹阳市正则小学 作者:姜伟杰 发布日期:2012-09-04 13:42:00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科学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会使教师更容易营造立体的教学环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全方位受到科学的熏陶,从而将他们引入大胆地创作和自我表现的状态,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巧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在传统的科学课的教学方法上,老师是比较省力的,课堂教学也好组织,但是,它的最大弊病就是扼杀了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科学学习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要知道,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如果在课堂中能够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例如:在教学《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时,学生都知道种子种在地里可能会发芽,但是对发芽的各种条件都是一知半解。为了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利用flash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寻找各种图片、影音资料来给学生展示各种情况下植物的生长状况,由此让学生大胆地设想种子发芽是否也受这些条件影响,还有没有其他条件。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明白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为下面更好地设计这个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二、感官刺激,拓展思路,激发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而利用多媒体制作的电脑课件,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有着其它传统教学方法(图片、语言、文字)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美丽的彩虹》一课,课程目标要求不光让孩子了解阳光分解及光的混合原理,还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彩虹,会人工制造彩虹。学生所见的彩虹大都是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所形成的,他们并不知道还可以人工制造彩虹。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先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的各种彩虹,同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及三棱镜分解光的试验,再通过动画展示三棱镜如何分解出七彩光芒,介绍分解光的原理,通过这一系列的形象地演示,使学生完全明白了光的分解,从而对下一目标:如何人工制造彩虹打下良好基础。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自己去动手做一做,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知识能否应用。此课教学,因使用多媒体而使课堂充满了科学的气息,让学生尽情享受了色彩美、自然美,拓展了学生创作思路,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
     三、开放时空,建构网络,合作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学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进行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一些录像片告诉学生,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是身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也清楚地看到,我的学生在各种试验中,合理分工、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不管试验是否成功,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目前仍是以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来创设美妙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转变,引导学生向科学领域探究,这是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必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