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6期 总第6274期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6期  下一期
发挥数字化融媒体优势让家校共育更有生命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胜 发布日期:2023-04-06 15:41:50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相互独立,同时在教育系统中又密切关联。协调好两者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广泛开展各种教育合作实践,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同时结合数字化融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家校共育更有生命力。


一、为教师专业成长赋予更多发展优势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会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平台、移动学习平台或直播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便利灵活,且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的迅速传播和广泛覆盖。


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培训与传统面授培训相结合,以持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在教师日常工作中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研与教学培训相统一的研究活动。这种常态化混合研究有四个优势:一是常态化持续时间长,有利于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脉络中进行培训、统筹、规划与设计,减少重复培训和无效培训;二是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将个性化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相结合,将教师的教学与教研培训相结合;三是改变单一的说教式培训,由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决定研究的走向,而专家和培训师是教师研究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四是教师自发进行了新的学习和提升,一批专业教师又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培养了更多在家校共育方面有研究的教师,让家校共育的引导变得更加专业。


二、为家庭教育赋予更多科学引领


数字化融媒体帮家长树立了是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观念,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学校教育活动,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同时促进了家长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在家长中也有一批爱好教学,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人,学校也可以将他们选拔和吸收到教师队伍当中来,招募一批专业素养过硬的家长教师,通过他们开展大量的非常规课程。家长的参与丰富了家校共育的内涵,有效推动了家校共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为家校密切合作赋予更多实践样本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为家校的密切合作提供了机会。一是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学校直接输送,解决小规模学校课程开不出、开不全问题;二是将农村中心小学课程向直播教学点直播,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共同备课、同步教学;三是打破班级界限,跨校、跨区域交流互助,找到一种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及策略,融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每个学生。


四、为学生终身发展赋予更多前行动能


首先,建立了一至六年级家校共育的培养目标,设置了完备的家校共育课程,即一年级重点关注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二年级重点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三年级重点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领域的品性和行为培育,四年级重点关注学生交往能力及正确交往方式的培养,五年级重点关注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和形成,六年级重点关注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性的培养。


其次,创新了家校共育模式。一是创设家校沟通立体平台。比如学校公众号、年级和班级家长微信群、网络信箱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家长更多的正向影响。二是有效落实家长开放日活动。以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目标,在广泛征求家长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每学期固定开放年级和时段,由政教处牵头实施家长开放日,现场设置服务台,主动接受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咨询和建议,解决家长困惑。三是及时互动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技术改进,让家长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点评后,后台能生成一系列数据,方便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对学校而言,教师是最根本、最积极、最丰富的资源,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结合数字化融媒体优势,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赋能,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家校共育环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