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谈数学新授课的导入 中学生快乐作文之我见 “教学案一体化”的点滴思考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谈数学新授课的导入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作者:赵敏杰 发布日期:2010-12-20 16:23:13

     新授课是指以传授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能力为主的课型,这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而新授课的导入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是一节新授课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得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我们切不可忽视复习导入这一环节。如何设计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这一环节呢?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复习旧知识后,教师直接导入新课。如教学“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师让学生演算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后,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同加、减法一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除法的竖式计算。”直接导入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马上知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启迪导入法
     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解答整数应用题:“修一条长150米的公路,甲队独修需10天完成,乙队独修需15天完成,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当学生算出需要6天后,教师把题中的“150”分别改为90、300、600,让学生再算,学生会发现公路的长度不论如何变化,只要两个队独修完的天数不变,每天各修全长的几分之几也始终不变,合修的天数也始终不变。接着再向学生提出,如果这道题不告诉公路长度的具体数量,进而引出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工程问题。启迪导入能教给学生解题思路,掌握解法的道理,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添字导入法
     在复习题中添上文字或数字变成新课的例题。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在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竖式中,用彩色粉笔在乘数的十位上添一个数,就成为新课的例题。添字导入能从旧知自然过渡到新知,容易使学生产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欲望。
     (四)对比导入法
     复习旧知后,出示新课例题,比较新旧知识的区别,从而引入新课。如教学“百以内进位加法”,让学生复习并说出计算法则和计算过程后,教师把复习题改写成新课的例题,从而引出课题。对比导入能抓住新课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上是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以旧导新的方法,以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以给学生编拟这样一个故事:孙悟空给花果山上的猴分圣桃,按岁数分:一岁分一个,二岁分二分之一个,三岁分三分之一个,……十岁分十分之一个……(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十分之一……)还没有等孙悟空把圣桃分完,老猴子们就闹开了。说到这教师停了停问:“同学们,你们说老猴子们为什么要闹呀?”接着指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把教学推向高潮。
     (二)游戏导入法
     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生比赛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三次。
师:刚才有没有三次全赢老师的同学?全赢的把手举一举。
师:那么在没有比赛前,能不能说一定赢老师?
生:不能。
师:那应该怎样说?
生:可能赢,可能输。
师:(出示课题)这就是我和同学们今天一起要研讨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个导入设计,教师在课始就把学生组织在自己精心营造的游戏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境导入法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学生由此积聚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总之,新课的导入若讲究科学和艺术,那定能在新旧知识之间驾起一座桥梁,为新课的教学铺好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新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