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英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运用比较法提升中学美术教学实效性
学科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反思,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作者:董晓华 发布日期:2010-12-20 16:16:41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发生变化。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指导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有关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还要指导实践才更能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心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尤其重要。“课后思”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或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能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反响如何,有无改进提高之处,有否产生新的教学灵感,上课有没有感召力等等。
     下面结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本人的体会。
     在第一次教学“自主探索角的有关知识”时,我是这样做的:1.认识角;2.做角;3.体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4.比较角的大小。学生通过指角、摸角、找角、想角、变角等活动认识了角,都能较好地说出角的特点。
     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角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在做“数一个扇形有几个角”的练习时,有一大部分学生出错。
     课后,同事们提出了一些建议:1.让学生指角时,教师的引导不够。当发现很多学生指角时只是指着角的顶点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角是顶点与两条边所夹的部分”。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个教学点属于提高要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此不必教学。3.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学生得出了观察法、重叠比较法、连线法(连接角的两边,形成一个三角形,看第三条边的长短,第三条边长的,角就大)三种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对于观察法、重叠比较法,教师处理得比较到位,学生掌握较好,但当学生提出连线法时,教师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只是简单地否定,这是处理的败笔。其实,当角的两边相对一定时,也能根据第三边的长短来判断这个角的大小。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而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地探究和交流,可以让学生进行争论,举例说明各自的看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根据自己的反思和同事们的建议,我修改了教学设计,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另外一个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1.指角时,让多个学生指角,并强调指角的方法。2.摸角时,让学生多摸几个实物大小不同的角,再归纳出角的特点。3.做角并展示,同时引导学生再次认识角、顶点、边,强调角是顶点与两条边所夹的部分。5.只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6.角的大小比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当意见不一致时,引导同桌之间交流,然后请学生汇报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同时增加了比较两个钟面上的角。
     第二次教学,学生做练习时的出错率明显降低,那些出错的学生通过辩论、评析也都自己改正了错误。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