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激趣以读助说以读促写 关注细节提升能力———浅谈小学英语课堂用语的分类与使用 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以读激趣以读助说以读促写
来源:盐城市建湖县上冈小学 作者:谷洪香 发布日期:2010-12-20 15:46:3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把科学主义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提倡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现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双向拓展。语文的工具性与基础性不言自明,它不该也不可能被否定。语文的人文性,更多地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容。重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有益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展。
     我们要输入一点新鲜血液,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前由于分析型教学思想和方法所致,出现了讲多读少,道多文少的讲代读,学生不读不记不背,有理解无积累。教师既要串讲语文、分析中心思想、分析结构、分析人物,又要旁征博引地回答没完没了的提问,课堂时间被老师占完了,不要说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语文,就连读一遍的时间都无法保证,而且教师分析的内容,大部分又是属于“道”方面的内容,学生本能读懂的语文,被教师花大量时间肢解了。这样一个个40分钟过去了,十几本书用过了,学生只有肤浅理解,无语言积累。受此教法影响,学生错把听讲当成学语文的主渠道,把理解当目的,讲解听了,练习做了,不愿读旧文,懒记懒背,怕记怕背,不记不背。久而久之,使讲风日盛,不求甚解不好读书。所以说,重讲轻读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的方法。
     汉语言是表义文字,没有字词句篇的积累作基础,理解、赏析、运用将成为空中楼阁,人文教育也就失去了实体。从文学角度看,文学的感情色彩和艺术性决定了语文学习极具实践性,理解学习贵在理解、推理,而语文则不然。语文学习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有很大的相似性,既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读记写背的实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已将培养语感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其中一部分原因源于对语言运用要达到自动化状态的追求。我们训练语感应重在朗读和积累。人的思维和语言建立在语料储存的基础上,积累的东西越多,语料就越丰富,思维就越活跃,内部语言形成越快,用词造句越自如,作文的联想和选择幅度就越宽,说起话来词准意切,写起文章来文通理顺。
     作文是学生思维、观察、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反映,并且又由此而留下了学生形成和发展认识、见识、知识、学识、胆识的一连串轨迹。作文能力的提高,当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作文教学具有情感陶冶和审美教育的任务;另一方面,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技能,养成习惯必须在不知不觉间运用着它,才是真正的受用。我们既要感受文学中的美,又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朗读中意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去无拘无束地想象,重情感、重感悟、重积累、重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学不好语文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就会化为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部分,读中学读,读中学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