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巧设情境让历史课“活”起来———人教版八上《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巧设情境让历史课“活”起来———人教版八上《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来源: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作者:金春琴 发布日期:2010-12-20 15:15:15

     朱熹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如善于巧妙设疑,创设历史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创境设疑的:
     课前我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印有“白雾中的少年郎”一段文字的简报,让学生阅读思考。然后设计了几道问题,在上课时层层设问:(1)这个苦果是由什么造成的?(2)这个苦果使我们想起了历史上曾在中国发生过的什么事情?(3)虎门销烟给我们什么启示?(4)以历史为鉴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以史为镜,吸取鸦片战争的沉重教训,坚决抵制毒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在讲完禁烟运动后,学生们还沉浸在扬眉吐气的痛快当中。我把话头一转,说到:“当中国人民正在虎门海滩敲锣打鼓地欢庆虎门销烟的胜利时,英国议会却一片大乱,英国外相巴麦尊正在大放厥词:‘先生们,在遥远的东方,那个古老衰败而又愚蠢守旧的庞大帝国,长期以来就一直拒绝跟我们进行全面的贸易,只允许一个小小的港口——广州跟我们通商,这使得我们的商品不能够从中赚钱。现在竟然又野蛮地把我们商人用以养家活命的商品全部销毁!使我们的商人和我大英帝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同学们,你们对此作何感想呢?”
     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立刻站起来,气愤地说:“他是在胡说八道,颠倒黑白!把害人的鸦片偷运到我国来祸害我们,难道说我们还不能销毁吗?如果我们也把鸦片运到他们那儿,他们能接受吗?”
     第二个学生马上接着说:“虎门销烟是正义的行动,我们也保护正当的贸易。在正当的贸易当中,他们赔了钱。为赚钱,他们才无耻地向我国偷运鸦片。通过贿赂清朝的官员,用走私鸦片的方法来掠夺我国的财富,这才是最不正当和最野蛮的!”
     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痛斥巴麦尊的谬论。
     忽然,一学生沉吟着说:“巴麦尊讲的固然是谬论,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我认为中国是有失误的。” 
     于是我笑着问:“中国的失误是什么呢?”
     “假如当时的中国早一点实行对外开放的话,英国也不至于会向中国偷运鸦片,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了,中国在近代也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屈辱了。”他大胆地说。
      学生们炸开了锅!
     “这是侵略者的立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就是来侵略我们的,不可能对中国仁慈!”“这是汉奸言论!”…… 
     “咱们这位同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是可贵的!我们应该提倡!”我的话语使鼎沸的人声得以暂的平静。接着我话锋一转:“请大家想一想:在当时,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得到迅猛的发展,它正在向所有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那么中国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呢?这跟中国实不实行对外开放有没有关系呢?” 
这么一分析,那个“思维奇特”的学生似乎觉得自己思考错了,他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又把话拉了回来:“假若中国真的早就实行对外开放了,那么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呢?请大家讨论。” 
     一阵讨论过后,那位有着独特视角的学生抢先发言:“我认为那时的中国人不再是盲目自大,自我封闭;西方资本主义也会侵入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肯定会有不少的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吸收了很多外国先进的知识。先进的中国人将会改革封建制度,那么中国的资本主义将会获得很大发展,中国也极有可能像近代的日本那样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
     当学生出现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
     我们以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为情境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只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创设情境巧妙设疑,一定会让历史课“活”起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