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使用效益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清晰、得体语言的教学心得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清晰、得体语言的教学心得
来源:射阳县合兴初级中学 作者:李猛 发布日期:2010-12-20 15:10:30

     人们使用语言只有一个目的: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的要求,本文主要谈谈如何训练学生在语言使用上做到清晰和得体。
     一、清晰
     语言清晰,是指语意表述清楚,容易让人理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先决条件是表意必须确指,不能出现歧义,在此前提下做到浅显易懂、简洁明白,摒弃晦涩难懂,反对罗嗦累赘。
     所谓歧义,是说一个句子所表述的意思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理解。在理解上有了分歧,这句话的表达就不能算是清晰的了。
     为什么会产生歧义的呢?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有的是因不同的停顿造成歧义,有的是因不同的轻重音造成歧义,有的是因层次和结构关系的不同理解造成歧义,有的是因词语的性质和意义的多变性造成歧义。比如“这种糖五角五十粒”这句话,要是在“五角”后面停顿一下,表示很便宜——五角钱能买五十粒;要是停顿改在“五角五”后面,则又表示——五角五分钱才买十粒。
     歧义影响了句意的清晰表达。要消除歧义,可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或变换句式、或改变语序、或规定停顿、或明确重读、或增加词语、或就前就后添补适当的句子,从而使原来所表述的意思单一化,明确而具体。比如“他拿了五元钱出来交给我”这句话.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可以改成“他把五元钱拿了出来交给我”这交给的地点不同,是当场当即给;用规定停顿的方法可以改成“他拿了五元钱出来,交给我,”也可以改成“他拿了五元钱,出来交给我”,前者是当场当即给,后者是易地稍后给。
     二、得体
     所谓语言得体,是指能够根据特定的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换言之,就是使用语言能与特定的语境条件保持协调一致,分寸得当恰到好处。
     (一)语言表达的方式
     就方式而言,有口头表达,有书面表达。前者主要作用于听觉,后者主要作用于视觉,书面表达,又有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前者以描写、叙述或抒情见长,后者以阐析或说明为主。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文体,语言表达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要求。因此,遣词用语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会不协调,甚至闹出笑话。
     (二)语言表达的场合
     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语言表达一旦成为事实,总有它一定的场合:要么是正式场合、要么是工作学习场合、要么是休闲娱乐场合、要么是特殊场合。不同的场合,语言表达自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应庄重、规范;有的当简洁、明快;有的需生动有趣;有的要自由、灵活。如果用语不顾场合就可能贻笑大方,影响交际。
     (三)语言表达的对象
     除了独处时的自言自语,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说给谁听?考虑到听者的情况了吗?话想说得得体.必须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思想涵养、文化素质、性格脾气、习惯爱好、心理需求、人际关系、直至年龄差异。如果说话不看对象,弄不好就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尴尬。
     (四)语言表达的目的
     思维正常的人,说话总有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不同的是,有的是平平常常的述说,普普通通的交流,为的是沟通思想,并无其他要求,这属于一般性目的;有的是出于某种特定需要,有着特定的目标——了解或试探,敬慕或献媚,揭露或掩盖,辩解或驳斥,团结或收买,申诉或控告,鼓励或煽动,关心或利用,教育或抨击,如此等等。表达一般性目的,大都使用习以为常的模式化语言,而要达到特定目的,使用语言就要讲方法,讲技巧,必要时还得突破常规。
     当然,“语言得体”所涉及的领域绝不仅仅限于这几个方面,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去作追求“语言得体”的努力,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