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使用效益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清晰、得体语言的教学心得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来源: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 作者:陈彪 发布日期:2010-12-20 15:09:28

     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人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培养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的使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那么如何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呢?下面以《听我介绍玩具》一课为例,谈谈我的认识。
     一、 融洽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的对象是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师生感情融洽,同学关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跟学生建立可以信赖的亲切的感情纽带,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缩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普遍具有害怕的心理,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缓解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想说、敢说、乐说、会说。
     二、 创设情境,诱发交际热情
     情境教育是以创设情感氛围达到最佳教育教学目的的活动,是一种既以情感为手段,又以情感为目的全新教育。它以“情感”为纽带,巧妙地把教材——老师——学生之间联系起来,营造出轻松、和谐、有序的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之中。
     教师在上《听我介绍玩具》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同学走进教室,看到教室前面摆着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玩具,听着老师与大家互动的话语,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他们都很乐意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三、 授予方法,掌握交际本领
   “教是为了不教”。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一旦学生的交流热情被激活了,就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这节课上,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一)例文引路,感悟方法。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了一篇描写绒布熊的例文。通过议论,大家明白了老师之所以写得这样好,是因为他十分熟悉、了解这个玩具,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做到有顺序、有感情地说出来。教师将这些要点一一写在黑板上,明示方法。
     (二)运用迁移。老师根据玩具的不同种类把它们分成了“纯情少女”“战地风暴”“动物乐园”和“快乐天使”四大类别。这几类玩具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玩具玩一玩,然后将选择同一类玩具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大家共同商讨,再由老师个别指导,确定介绍的方法。
     (三)提供材料,丰富语言。没有砖、瓦、灰石,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丰富的语言,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就不会提高。教师根据四大类别的玩具分别为他们提供了以备查找的资料、词卡等,这样学生在运用词语时可以随机选择,避免用词单调,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量,让他们敢说。
     四、 强调参与,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体验成功。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主人,参与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也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易于养成学生勇于探索,乐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这节《听我介绍玩具》一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出发,不论选择玩具、动手玩玩、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还是评议修改都为学生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人人参与,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在参与中发展能力,在参与中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形成了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 鼓励创新,打破思维定势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我们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并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取消思维约束,孩子们才能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