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迪 蹲下身子看学生换个角度做管理 让“学困生”也跟着动起来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迪
来源:沭阳县府苑中学高一语文组 作者:黄冰 发布日期:2010-12-20 13:44:29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复杂、最烦琐且又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同时班主任这一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关爱学生。这是我在工作中给自己定的一个基本原则。我相信只要我热爱自己的事业,真正去关心每一个学生,那么师生之间就会心心相融,班主任工作就一定能得以顺利开展。
     一、爱满天下——班主任要有爱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始终深信: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先得充满爱的阳光,然后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让娇嫩的幼苗在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班主任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博爱是班主任应该具有的情怀,而爱之博大,不但在于能因材施爱,还在于能因时施爱。要普遍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创造有利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发展,尤其是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正如陶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学会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特长,去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之处,才能使每位学生有成才的可能。
对学生关爱,是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心交心,打开学生的心扉,实现老师和学生心灵上的交流,用“爱心”去培育学生心灵之花。当然,关爱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袒护,也不是凶神恶煞的管教,古老而又口耳相传的那种所谓“严师出高徒”的观点,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已不适合当今的教育。所以,我觉得这种爱,应当是“爱不溺,严而不凶,爱严相济,爱中有严,严中见爱”,该管的就得管,该抓的就抓,不袒护,不偏心,公平公正。只有“抓了”“管了”才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耐心细致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班主任在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同时,也应当尽其能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必须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崇高的职业道德之上,用理智和策略去支配。班主任的爱,要“宽”“严”相济,把握分寸,当宽则宽,当严则严,从而既“防微杜渐”,又“拨乱反正”。这种爱心表现为对优等生的严格要求、对中等生的关心照顾、对后进生的鼓励关怀。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学生的诚信意识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名言,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教育”这一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课题探讨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就应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正确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
     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
     陶行知作为一名大教育家,极其重视实践,他倡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出发,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特别是对于高一新生,要善于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在实践中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班主任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要牢固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教育理念,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通过不断地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在班主任工作中,按照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级公约”“班级量化考核”“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学有榜样。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实事求是地按照制度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幼吾幼及其人之幼”等名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加强课程改革、创造和谐校园、搞好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品质之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