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兴趣带动学生音乐学习 有爱,就有原谅———《夏洛的网》读后感 守望灵动的课堂期待生命的成长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守望灵动的课堂期待生命的成长
来源:扬州市育才小学 作者:杨静 发布日期:2010-12-20 13:42:11

     教学案例:
     郑冬梅(特级教师):“今天我来扬州给大家上课,心里很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后,她说:“我走在街上,关注回头率;上课,我关心注视率。现在,注视率100%。我在欣赏你们,你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欣赏和被欣赏都是一种享受。”
     “每一位同学都有被我们欣赏的地方。现在前后桌同学,请你们面对面坐着。”游戏“心心相惜”拉开了帷幕,近在咫尺的孩子们既困惑、别扭,也有一点害羞。
     “双手举到胸前,掌心相对,十指相贴,凝视对方。伴着音乐,去欣赏、发现。”男女同学从未如此近地注视对方,他们紧张、兴奋,内心又充满期待。
     “用你的双眼注视对方,用心欣赏,回忆交往过程,用诚挚的目光告诉同学你很欣赏他(她),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对方心田。”郑老师的话语极富磁性和感染力,同学们渐渐地感受到了温暖、熟悉、理解、快乐、激动……
     “面对面把你欣赏到的对方优点以及感受的心声,直接告诉对方。” ……
     学生畅所欲言后,郑老师出示习作要求:自选内容和形式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游戏的过程,可以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可以写自己关注的对方,也可以画一幅心理形象图。短短的25分钟,有的学生洋洋洒洒写了600多字。习作写得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内容灵活多样、富有个性。
     一、开放灵动的课堂
     封闭的语文课堂固化了知识,模式化了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充满生命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灵动的。开放教学的主体、内容、形式和评价等,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与各个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相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和内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郑老师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情感为切入口,对习作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加强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解放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双手、大脑和心灵,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挖掘素材,尽兴地、无拘无束地、自由而有创造性地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学生不拘形式,抒写童真,张扬个性。习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童真和童趣。
     二、生命成长的课堂
     40多位学生,生活在一个校园、一间教室,但彼此之间似乎从未如此静下心来真诚地关注、欣赏对方,学生之间的活动、娱乐,也许匆匆的交往、匆匆的合作,从未驻足、留心。给学生一个机会,给学生一段时间,十指相对,零距离接触,双目对视,零距离欣赏,走近对方身边、走进对方心田,学生自然感受到了友情与温情。
     郑老师以学生情感基调为基点,从学生熟视无睹的心开始,从学生的情感敏锐点切入,让学生经历困惑、别扭——紧张、害羞——放松、理解——温暖、快乐的过程,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心理的变化过程,挖掘学生的真情实感,赋予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灵魂。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成长,享受快乐,进而明白: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行色匆匆,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细节与美好。
     三、充满智慧的课堂
     成尚荣教授认为,智慧有其鲜明的外部特征:愉快、欢悦、幸福,这是智慧的表情。这种表情实质是人的心态和情绪的反映:充满智慧的人总是愉快的,总是充溢着幸福感,智慧地生活着肯定是幸福的。要让学生智慧起来,首先得让他们愉快起来、自由起来,只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可能有智慧火花的闪现。
     郑老师通过生动的情景、宽松的氛围和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体悟、感受、表达。课上,学生敢想、敢说、乐写,他们欣赏着别人,享受着别人的欣赏……他们将幸福写在脸上,落在字里行间。郑老师让学生稚嫩、柔弱、浅薄的心智,在亲历亲为中、在对话中、在思考中充实、丰满、成熟。
     课程改革、教育改革使课堂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智慧的生长而教。
     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丰富生命、感受人文、着色人格,从而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让生活缤纷多姿,催化生命蓬勃生长。
     让我们共同守望灵动的课堂,期待生命的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