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教学融入真实生活 表扬短信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 发挥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改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发挥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盐城市亭湖区伍佑小学 作者:葛红梅 发布日期:2010-12-20 11:52:33

     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和性格,常常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有较强的夸张性和讽刺性。
     寓言故事教学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分析现今寓言故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往往只看到寓言故事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寓言故事的“语文性”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 创设情景感知形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不但篇幅短小,语言简洁,而且寓体形象夸张,故事生动具有趣味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提供了规范的语言和具体情境。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后,还可以通过编剧本、演剧本的形式加强语言积累,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在《一路花香》寓言故事的第二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形象,可让同桌一人扮演挑水工,一人扮演破水罐。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一路花香》教学中,教者设计一问:“你们喜欢哪一只水罐?为什么?”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各抒己见,有人不喜欢完好水罐的骄傲,有人却支持完好的水罐,说它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感到骄傲也是正常的,是一种自豪的表现;也有学生喜欢破水罐,它裂缝中的水浇灌出一路花香,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向挑水工道歉,它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等等。小学生在对抗中畅所欲言,交流情感,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同时,要在对抗中说服对方,不单要专心谛听对方的论述,还要针对对方的论点论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快速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驳斥对方,这样既训练了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又使听说话能力得到训练提高。
     二、紧抓关键字词句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汇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激发了他们阅读的乐趣。抓住关键词句,可以给学生启示,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同时给概括寓意一个坡度,完成思维的提升,实现寓意的理解,这是指导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利用寓意教育性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中,想象起着主导作用,运用想象可以拓宽思路,使构思展开纵横驰骋的翅膀。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辟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点明寓意,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人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都没明确定位,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并按照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寓言是一种儿童的独特、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启智”“明理”中育人,在“表演”中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是寓言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寓言教学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师应该把它放入整个语文教学的体系中去思考,在不断地琢磨与实践中,使寓言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