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语文课堂的调味剂———兼谈于永正课堂中的娱乐艺术 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玩”而有“道”,享受语文
语文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玩”而有“道”,享受语文
来源: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作者:周慧玲 发布日期:2010-12-20 10:59:50

     语文无所不在,它在课上校内,也在课余校外;它在课本里,也在生活中。书本以外的生活,更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领域。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玩、道结合说”给了我很大启发:要让学生“玩”而有“道”,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增添“玩”的因素,组织学生开展多彩的语文活动,并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编撰“读写本”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反思、提高、发展的过程。以往,学生对习作、积累等学习活动注意力比较分散,对“作品”也不珍惜,更少有反思,甚至视其为一种负担。于是,我要求学生精心编撰好“读写本”,鼓励他们将其作为自己的智慧集、作品集,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件艺术品,作为自己小学阶段的、可以永久保存的纪念品。我引导学生在“读写本”中分别设立“读书笔记篇”“习作篇”“积累篇”“随想篇”等,并加上自己设计的插图用以装饰。学生们很珍视自己的这一“艺术品”,精心去做,定期交流,不断改进。每星期,我组织一次展评交流活动,每次发“读写本”的时侯就是班级最热闹的时候,得“A+”或“A”的学生欢呼,没得到的叹惋,并在心里暗暗憋劲。
     二、 创意诗配画
     诗文诵读是小学生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硬性的任务、机械的背诵会让学生兴味索然,更可能“敬而远之”。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诗配画”,让学生在《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中每人选择一首,同学之间不重复,并把诗工整地抄写在普通明信片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上,同时为诗配上图画。学生很乐意这项创意活动,第二天就把他们的“作品”带到班级,好多学生的作品是诗画俱佳,让人惊喜。我把学生的“诗配画”沿窗台一一张贴在教室两边的墙壁上,当两道“诗画的风景线”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雀跃起来,纷纷欣赏。我乘兴提议,每天早晨,让一位同学带领大家诵读“配画诗”,每天一首,轮流进行,等一轮结束,再进行古诗背诵竞赛。不久,学生如玩一般背诵出几十首古诗。
     三、 飞翔的纸飞机
     纸飞机是孩子们爱玩的一种游戏。纸飞机比赛在国际上都已成为一项有较大影响的赛事,我据此设计了一项语文实践活动:
     一是叠纸飞机。叠纸飞机既富有乐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的兴趣。我制作了一个带有音乐和动画效果的课件,学生们看着优美的纸飞机风景画面,听着“飞上天,满载着我的理想飞上天,随着风摇摇摆摆向前……”的轻快歌声,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在我的带领下轻松学习叠纸飞机的不同方法。
     二是看《纸飞机》。《纸飞机》是一部使人心酸的催泪影片,同时还是一部禁毒题材的教育影片。通过一个吸毒母亲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悲情故事,真实表现了打击毒品犯罪和开展禁止吸食毒品教育的任重道远,主题震撼人心。在观看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泣不成声,对11岁的亮亮的遭遇更是同情不已。
     三是赛纸飞机。纸飞机直线距离比赛的意义是促进学生对飞机空气动力原理和控制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纸飞机比赛比的是头脑而不是四肢。比赛前,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场同学的表现,捕捉自己内心感受。比赛时,同学们浩浩荡荡地来到操场的跑道上,我一声“预备”,大家都做好飞机起飞的架势,那气势真像一架架战斗机。
     四是写纸飞机。写纸飞机是此项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我启发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写自己的想象。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写出许多富有情趣的习作。有的写放纸飞机的情景,那是现实版的“纸飞机”;有的写纸飞机试验报告,那是科技版的“纸飞机”;有的写放飞机的趣事,那是搞笑版的“纸飞机”;有的写纸飞机在天空看到的情景,那是童话版的“纸飞机”。
     此后,我还引导学生评议、修改习作,并把学生修改好的作文以《飞翔的纸飞机》为题,汇编成集。
除此之外,我还趁机开展了“成语接龙”“故事会”“小小新闻发布会”等许多活动。学生们“玩”得兴致勃勃,“玩”得硕果累累。
     “玩”而有“道”。“玩”,让学生在语文天地中流连。而语文活动则像一枝嫩绿的青藤,伸向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内课外,并且滋芽接蔓,不断孕育出了新的希望和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