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语文课堂的调味剂———兼谈于永正课堂中的娱乐艺术 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玩”而有“道”,享受语文
语文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娱乐:语文课堂的调味剂———兼谈于永正课堂中的娱乐艺术
来源: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小学陆庆东 作者:朱立军 发布日期:2010-12-20 10:56:34

     《百家讲坛》造就了一批“讲星”,如易中天、王立群、郦波等,他们或“戏说”,或“趣说”,或“妙说”,给正史加了一把胡椒面,使历史更具草根性、趣味性,其结果是“让历史这只硬邦邦的冻鸡飞起来”。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语文课堂也可以渗透娱乐元素,从而使课堂更生动、更本真、更高效。
     一、善于“娱乐”,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石。“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总能用恰到好处的娱乐活动调节课堂气氛,增强课堂向心力,在课上营造出一个学习“共同体”。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发现学生遇到“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几个词语时面有难色,就喊了几位同学到前面。他自己演“稻秧”,几个同学演“杂草”,让不懂的同学看已懂的同学表演。在于老师引导下,“杂草们”将“稻秧”团团围住,(叉腰,大声,凶恶地)喊道:“快把营养交出来!”,随即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学生哈哈大笑)。师生同演同乐,使心灵不再有距离,理解不再有障碍,学生各抒己见,对了受表扬,错了没负担。不到10分钟的表演,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看来,娱乐是师生关系最好的“粘合剂”。
     二、善于“娱乐”,提高教学效率
     冰心说:娱乐与工作有同等价值。她也许过分夸大了娱乐的作用。但研究表明,娱乐中人身体是放松的,心灵是舒展的,思维是活跃的。正因此,娱乐一直被语文课堂所青睐,成了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于永正在执教《爱鸟》一课时,扮演了一名形象滑稽的偷猎者,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同学哈哈大笑,他趋势引导学生对偷猎者进行劝说。由于“身临其境”,学生不自觉成了其中一个角色,思维变得异常活跃,纷纷发表独到见解。在其劝说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及时下发了相关资料,学生因“需要”而“贪婪”自学后,再次进行更具说服力的劝说,最后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习作训练。
     于老师的课堂既实用又高效,高明处就是始终积极调动着学生的学习欲。笔者认为,如果学生缺乏内在积极性,即使再好的模式也只是美丽的“外壳”。
     三、善于“娱乐”,促进合作精神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让其能在各种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进而发展学生合作精神。作为课中娱乐,缘于自身优势,它具备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造“场”功能,能在短时间内营造合作氛围,使学生积极合作。于永正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时,巧妙为学生搭建“合作”舞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合作”中有所进步。
     四、善于“娱乐”,激活创新思维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曾一度引发每一位教育工作的自责与自问: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经过反思与总结,一致结论是教育缺乏创新。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还以于永正执教的《全神贯注》中一教学片断作为例子:他通过朗读竞赛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后,课堂气氛余温未减,接着又激励学生进行写个性名言竞赛。在其鼓励下,学生思维被激活,迸发出创新火花,个个口出妙语——
“我们应该学罗丹,全神贯注铭记心。”
“不满足+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超过昨天的自己。”
……
     课后,连带班教师(于老师是借班上课)也由衷感叹:听着孩子读自己写的名言,看其激奋的精神状态,我简直不相信这是我教过的孩子。探其原因,于永正给出答案:只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土壤,学生自然就会结出创新之花。
     五、关于课中娱乐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课娱活动也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反被娱乐所累所困,使娱乐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失去语文味,最终成为一场“闹剧”。因此语文课娱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一)娱乐的有效性。语文课娱活动必须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必须凸显语文味,不能为娱乐而娱乐。否则,课娱必成“赘肉”,多而无益。
     (二)娱乐的新颖性。“文似看山喜不平”,课娱也是如此。只有出乎学生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娱乐活动才具吸引力,才能使学生充满激情并积极参与。
     (三)娱乐的适度性。课娱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心理、生理及认知规律,坚持适度原则。在时间上把握长度,在内容上把握深度,在节奏上把握强度,从而确保课娱活动的价值。
     (四)娱乐的有序性。课娱要有一定规则,教师需讲清楚过程和激励措施,使娱乐处于可控、可调状态,才能使课娱具有质感的同时更有美感。
     板起面孔教语文,如戴上墨镜看风景,单调而乏味。语文教师不妨多一点娱乐精神,让课堂变活变新变实,变成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大磁场,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深爱上语文。倘若如此,才是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