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五妙招 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效参与的舞台 阅读学生远航的帆
数理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3期 总第4106期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3期  下一期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五妙招
来源:洪泽县朱坝中心小学 作者:沈安鸿 发布日期:2010-12-07 14:24:15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突出一个“早”字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12岁,过了这一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不良行为往往难以矫正。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的数学学习习惯,每一项都要明确、细致,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二、贵在一个“恒”字
     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譬如烧水,烧一壶开水,连续烧,一会儿就开了,如果烧烧停停,即使耗掉十倍的燃料和时间也未见得烧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也是如此,严格的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搞一阵风式的运动只能是徒劳。数学教学中很多习惯,如认真书写答题、认真读题审题、及时订正纠错等不应只在低年级时注意规范,而是要一直不停地抓下去,否则容易走回头路。
     三、树立一个“样”字
     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已从幼儿园的孩子变成小学生,他们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同时也有点儿惶恐不安。他们不善于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一切都值得仿效的楷模。他们就如同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不顾自己的行为,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解题过程的完整性,而自己在黑板上板书的解题过程却混乱不堪,这样怎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呢?
     四、凸显一个“序”字
     数学课堂应该是“活跃而又有秩序”的,它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常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根据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有些习惯适合在低年级养成,如课前准备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些习惯适合在中高年级养成,如有计划地学习、反思、预习的习惯。有些习惯则需要从低年级开始逐步提高要求,如善于表达的习惯,一年级可以要求说话完整、响亮、连贯;二年级做到有条理地说,会补充他人的发言;三年级能清晰完整地表达;四年级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这样形成一至六年级习惯养成的递进目标,有助于习惯的养成。
     五、抓好一个“严”字
     所谓“严”,就是指“严格的训练”。平时要严格训练,常抓不懈。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之时,由于自控能力差,学习效果往往会打折扣。从“严训”到变成习惯,还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层次性。内化训练要严而有度,分层次对待,对不同的人,训练的重点和强度要有所区别。例如,对作业马虎的学生,就应该强化书写行为的训练,对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就应该强化遵守纪律的训练。另外,学生接受的训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观能动的一种行为训练。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在自己身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例如让学生将错题列在专用的本子上,并时刻翻阅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通过使用纠错本前后成绩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切身体验,从而自觉养成收集错题、反思错误的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