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配制“阅读教学评价营养餐” 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发展性评价让语文课堂显神韵
学科之窗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3期 总第4106期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3期  下一期
发展性评价让语文课堂显神韵
来源:高邮市汉留镇中心小学 作者:汪晓云 发布日期:2010-12-06 17:04:05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制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通过语文评价及时地得到反馈,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深切感受到发展性评价带来的最大优势。
     一、显示了语文人文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极强的个人依赖性,对这种讲究教学智慧的“艺术”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来框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也是需要有一个具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标准的。
所以,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时,一方面是在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程时,应结合语文学科特性,从全局的观点出发进行评价、判断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大语文观念、体现了语文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通过评价,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调控、引导,使评价呈现出一种全面性、整体性。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对语文材料作出多元化的反应。学习已有的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实践,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标准。
      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利用成长记录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
     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这里有学生的“星语心愿”;这里有学生成功的快乐,获奖后的喜悦;这里有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里,你会为孩子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
     三、更新了教师的观念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当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时候;当我们幸运地成为新课改的一名实验者,真切地走进新课程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正经历着一次强烈的震荡。但当我们取得进步、获得重生的时候,却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
     采用哪些方法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讲求教师“导”的策略、追求积极的教学行为等。还有近年来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讲解一接受式、示范一模仿式、自学一辅导式、提问一讨论式、探索一研究式、引导一发现式。
     总之,发展性评价,让教师在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发展性的概念,既是一种教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让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既是一种自主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指导改善,指向奋斗进取的发展过程;让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自觉追求、提升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只有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让每一位教师知道评价正在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重视小学生语文知识形成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