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十分钟要十二分的精彩 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激发学生乐学情趣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3期 总第4106期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3期  下一期
向十分钟要十二分的精彩
来源:溧阳外国语学校 作者:徐洁萍 发布日期:2010-12-06 15:55:48

     舌根生智慧,读书能够让人变得聪明、智慧。而在一天当中,早晨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早读课也因此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具有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的功能。
我校学生规定早晨到校时间为八点,八点十分开始大课间活动,因此,教师要在短短十分钟里组织学生开展早读活动。而目前学校晨读活动的开展并不容乐观,那么作为课堂服务者的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这十分钟的早读课呢?
     一、速读——“机关枪和风火轮”的精彩
     走进早读课堂,学生读书似乎已经机械化、程式化了,读书成了一件烦琐和痛苦的事情,毫无兴趣和乐趣可言。更有甚者像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喜欢“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声音拉得老长。有一次早读课上,笔者让学生把将要学的新课读一读,结果,很多学生都是在敷衍了事。笔者顿时想出了一个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以使学生认真读书的方法,笔者把课文流利、快速地读了一遍,并在班内寻求“挑战者”。结果,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了:“我也能读那么快!”顿时,教室里读书声大作,学生们你争我抢,你跟我比速度,我跟你比质量、比音量……短短的十分钟,学生读得不亦乐乎,直到大课间时间,还意犹未尽。
     以后,早读课上,我总爱开玩笑地对大家说:“同学们,让我们把“机关枪”架起来,把“风火轮”踩起来,一起把这篇新课文攻克掉!”同学们便饶有兴趣地开始速读,看着他们有的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有的不由自主地轻点着脚;有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所有的动作都在重复应和着同一个节奏,那就是不同的小嘴里蹦出来的像开机关枪一样的话语。
     速读,不仅提高了学生早读的兴趣,也让学生读书日趋流畅。十分钟里孩子们读得欢,读得畅,“机关枪和风火轮”让早读课更精彩!
     二、传读——“领头羊和大蜈蚣”的精彩
     生活中有的人说话条理清晰,抑扬顿挫;有的人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还有的人说话总是不自觉地带着话搭子,“这个、那个、哼哼、哈哈”……课堂上也能见到具有后两类语言特点的学生,把句子读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选一名朗读最棒的学生当组长,然后按读书水平由高到低排好序,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早读的十分钟里进行早读。先由读书水平最高的小组长示范朗读,当好这个领头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进行模拟,然后依次往下传读,一个接一个犹如一条大蜈蚣。轮到排在最后的那位同学时也已经是听了N遍之后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憋足的表现欲让他的朗读水平获得了大幅提升。
     三、赛读——“更高、更快、更强”的精彩
     压力能转化为动力,竞争能促进发展。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跟别人一比高下,利用这个特点,我适时得将赛读引进了早读课。十分钟的早读时间经常成了我们PK的激烈赛场。有男单、女单;有男女混合赛;有小组赛;还有复活赛……笔者也经常从裁判的位子上走下来,跟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较量一番,为学生们的赛读更添一分乐趣。在比赛中,学生简直像在参加奥运比赛,时刻被“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鼓舞着!
     四、诵读——“少年君子和经典文”的精彩
     早读课天天读几篇内容有限的课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儿童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能抓住机会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将会对他们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引导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平时,教师可以相继开展《三字经》《古诗七十首》《论语》《匆匆》《寄小读者》等经典美文的诵读。胸有万卷书,自然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大量阅读后,学习起语文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早读时间虽然短,但有效地利用好这十分钟的时间,一样能收获十二分的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