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打造有效教学 师爱化雨花更艳 培养自学能力打造有效教学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2期 总第4094期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2期  下一期
师爱化雨花更艳
来源:盐城市亭湖区步凤中学 作者:孙鹤林 发布日期:2010-11-18 16:30:43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能够得到别人的关爱,是每个人最起码的心理需求,然而师爱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
     一、师爱的诠释
     从感性方面来看,师爱是指一种感觉上的满足、情绪上的适度表达,是一种人性的体验。师生之间要在人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彼此接纳融合,才能借助爱的载体进行情感的交流。从理性方面来看,教师的爱是面向多人的,是赋予了教育思想的爱。因此,教师应善用这一有利的教育环境,保持和维护爱的理性,用理性去行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权威方面来看,教师的权威在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代表的是真理。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喜欢在无知的情况下作盲目的尝试,教师的权威就在这时起作用。从原则方面来看,教师的爱应是有原则的,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对于学生积极行为和良好品性的鼓励,还体现在对于学生错误行为和非良好品行的制止。因而,有必要让学生慢慢了解这种原则性并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规章制度。
     二、师爱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体验
     1.师爱是教育教学的力量源泉。教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深刻的爱生之情会激发教育者毫无保留地贡献出精力和才智,会帮助他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对于学生来说,师爱更是开启心扉的“金钥匙”。教育不仅是深刻的说服,更是深切的感动;不仅是一个理智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意志过程。二者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2.师爱是教学的“催化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是维系教育的纽带。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激起感情共鸣,学生对老师的爱会迁移到老师所授学科上去,增强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和信任度。
     3.师爱对学生美好人格有着潜在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师生交往是学生社会交往的特殊形式,学生不仅学习教师的知识,也在学习教师如何做人。教师只有爱事业、爱学生,才能教学生爱社会、爱他人。
      三、师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
     1.多给待进生一点“小灶”。对待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2.不断地给中等生鼓劲加油。一些中等生在班里沉默寡言,不愿出头冒尖,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却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首先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而不轻易地指责、批评,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3.常给优等生敲响警钟。一般来说,优等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因此他们的缺点往往容易被掩盖、被忽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教师对这类学生,要以父亲般的严爱来要求他们,警钟常敲,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完善自己。
     4.重视特殊生的健康教育。第一,善于表扬与鼓励。对特殊生来说,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点头,一瞬会心的微笑,一刻亲切的注视,都是一种爱,是一种鼓励,都可能化作强大的动力,推动其他方面的进步。第二,给予认知领悟。认知领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特殊生自我教育,是对幼稚心理进行改造。特殊生在接受教育前,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的幼稚性概不自知,通过教师的解释、分析、互相讨论,并联系自己深入思考后,才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幼稚性。第三,强化惩奖。强化惩奖指系统地运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教师掌握一定的卫生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利于解决特殊生“心病”。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也是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师爱,把师爱化成春雨滋润孩子的心,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