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6期 总第5997期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6期  下一期
在教育写作中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燕 发布日期:2021-04-12 11:54:49

教育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工作者把有关教育的行动、收获、体会、经验、设想等写成文稿,一般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教学论文等形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育写作是基于问题的心灵绽放。
 

假期里,我阅读了《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这本书,读后收获颇多。该书从教师教育写作的思与困入手,指出目前教师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围绕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调查报告、学术规范几个方面展开,结合丰富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教师支招。
 

一、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顾丽芳校长的一篇“整体式”教学案例,令我非常惊喜。顾校长在《教会学生提问:基于核心提问法的教学实践——以<桃花心木>教学为例》中表明了三个研究要点:研究的教学问题——教学生提问,研究的视角——基于核心提问法的教学实践,研究的课例——《桃花心木》教学。顾校长还谈了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带着很多问题到很多地方寻找答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这一本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不能停在教教材的层面,而是应该用教材教,实现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
 

通过阅读,我对教学案例的写作也有了更多的感悟,教学案例中的分析与反思是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时应当尽量避免偏离案例主题。撰写教学案例,可以让教师关注到教学的点滴事件,总结经验,自我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调整教与学的行为,经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行之必然”的升华。通过“教学案例”章节的学习,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审视和发现,形成案例意识;勇于探索和行动,坚持行动研究;学会分析和反思,提升专业素养;乐于分享与创造,建构“扎根理论”。


二、文献综述的技术路线
 

“文献综述”章节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在做课题时,文献综述是对已有资料的研究,但我总没有方向去写好文献综述,写得不规范。该书分享了《高中数学教育评价研究》这篇完整的文献综述,并进行了深入评析,让我对文献综述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规律有了直观的学习。
 

与其他文本不同的是,文献综述遵循层层推进的写作技术路线,即确定主题—搜集文献—研究文献—撰写综述。清晰的写作程序决定了文献综述主要包含了前言、主体、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中提升素养,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三、教育写作贵在积累
 

教师的工作其实是平凡琐碎的,但把日常的小事做好,也是不简单的。优秀教师都会把教学的小事做细、做实、做深,把教育小事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素材。记录、思考到一定程度后,一篇篇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就会唾手可得。这时,与其说在教育写作,不如说是把平时的教育教学素材记录在比较深刻的教育思想意图里,经过筛选、整理、布局、润色,一篇篇佳作就此产生。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写作的思路及方法,“玉不琢,不成器”,好的文章需要不断打磨、修改,才能呈现完美的样子。教育写作,是一线教师不断打磨自己、获得成长与蜕变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