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效用谈 浅谈同题异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做”中“说”———小学数学语言养成初探
数理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做”中“说”———小学数学语言养成初探
来源: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 作者:乔学光 发布日期:2010-11-09 09:33:33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也是顺利、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数学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在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方面得到更好地锻炼,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从剖析学生的语言缺陷中规范数学语言
     很多老师认为数学只要求学生“做得好”,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数学无关。这种观念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上的缺陷,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对其错误进行认真地剖析,引导他们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予以否定,或代替学生做正确的陈述。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可以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让学生不光“做得好”更要“说得好”,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从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感悟数学语言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首先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上的缺陷,必然带来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因此,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要求他们尽量仿照教科书的有关陈述来作答,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此外,还应重视普通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交流对话的“桥梁”。
     三、从教师的言语中形成数学语言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清晰、严谨、通俗、简洁”的要求,且要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还要有趣味性,使人喜闻乐听。
     考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板书,是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在备课时,要力争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
     四、在实践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语言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本身就是由交流和表达思想而产生的。学习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让学生的感官参与活动,可以加快他们的理性认识,知识的接受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语言也得到了提高。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语言能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发言环境,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让数学课和语文课一样成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不仅“做得好”更要“说得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