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题 谋篇布局 ——高三复习课《合情推理》教学设计的说明 多元体验,阅读教学更精彩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微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多元体验,阅读教学更精彩
来源:靖江市真武小学 作者:瞿红梅 发布日期:2010-11-09 09:20:05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要引导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必须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利用感官,读出情趣
     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了口头语言,传导了浓烈的情感因素,它以声明理,以声传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采用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的理解在语感中加强。
     二、抓住细节,读出精确
     一位特级教师指出:文本是由细节组成的,把握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对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对生动传神的词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画龙点睛的句子等关键地方的理解、揣摩、品味往往可以成为解读文本、展开教学的突破口。比如苏教版第七册《秋天》一文中“秋风吹香了什么?”一问后,学生能初步了解到“秋天桂花香”“菊花香”这两个方面。但是,如果教学到此为止,就会留有遗憾,朗读也只是浮于表面,点到即止。教师适时地在这一细节处加以点拨:“野菊花的香和桂花的香还不一样,前者是那样——(生:芳香四溢),后者却是——(生:淡雅悠远)。”面对老师提示性的话语,学生是敏感的。他们能从老师的话音中敏锐地察觉到用意,积极地启发思维,加以比较,找出两者间的细微差别再次进行判断。此时,再让学生运用体验成果练习朗读,学生就能准确地读出两种不同的感觉,获得深刻的感受。
教师对文本细节的精雕细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及内化。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学生朗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细节,发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意蕴、情味和妙处,品读时幽香缕缕,回味时清香阵阵,实现了对语境的独特感悟。
     三、进行描述,读出生动
     新课标提倡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感悟,有时甚至可以不求甚解,螺旋形进行感悟积累。对此,很多老师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方式看不见,摸不着,朗读中难以把握,倾听后难以评价。其实,执教者如果在朗读训练前稍花工夫让学生对体验进行描述,我们就能从学生的描述中,触摸他们的思想,感知他们的习得,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在生活中,因为有了体验,我们才更懂得生活。语文的学习中,因为有了情感体验,孩子们才会朗读。教师要学会创设有效的体验情景,引导学生有多方位的感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