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留守儿童阅读教育实践新探 低年级数学———变“不习惯”为“好习惯”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来源:泗洪县半城中心小学 作者:任勇 发布日期:2010-11-09 08:54:2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各阶段目标设定的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少的往往停留在表面,达不到课标要求,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需要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观察,多挖掘潜在的资源,自主设计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下面结合本人实践就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资源开发——以要求为基础、以农村为特色
     农村小学生,正因其见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比城市学生来得更强烈的愿想与兴趣,他们经常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打交道,然而却无法说出它们的名称与特点,常常处于好奇与懵懂状态。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心理需求。我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农村优势,适时带学生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洪泽湖边去感受、认识自然,并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农村文化,较之城市文化,有其粗糙、野性和迷信的成分,但往往却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的文化因子。我们可以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明辨农村文化的优劣,提高他们对农村和农村文化的认识,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民俗民风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观。
     二、学习形式——以兴趣为动力、以合作为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成功的摇篮。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会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因而,教师应注重综合性学习内容、形式的安排,激发学习积极性。如在组织《赏秋叶》活动前可以说:“秋风送爽,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舞,多么漂亮,去拣几片漂亮的叶子作为书签吧!”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相互介绍收集来的叶子,并按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在展示课上,学生识字、说词、拼图、欣赏,愉悦地学到了很多知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可让几个同学共同完成某一项综合性学习,如一起办板报、手抄报,一起开展社会调查,一起组织诗歌写作及朗诵会等等。
      三、汇报形式——以语文为根本、以整合为目标
     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以不同的形式(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互相分享,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必须指出,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与其它学科整合,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其目标定位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要努力指导学生在月亮文化上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这样也就自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其综合性目标的实现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破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充分挖掘农村语文优势资源,让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发展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