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的逆向思考 教学之路 观念先行 谈价值观引导的教育意义 践行“幸福”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践行“幸福”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 作者:谢廷峰 发布日期:2010-11-09 08:49:46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是人们生存的目标。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职业的成就感、组织的归属感和身心的愉悦感。
     一、在情境氛围中感受幸福
     把幸福之画贴在墙上。走进滨湖中心小学的校园,一幅大型的亮丽画卷便会跃入你的眼帘,上面写着“让幸福溢满校园,让快乐伴我成长”的醒目标语,它作为学校办学的最终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教育行为。
     把幸福之书放在手上。学校给每位老师发送了《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发展》一书,校长还特意在书的扉页亲笔题词,希望教师通过品读幸福之书,领会幸福真义,争做幸福教师。
     二、在共同愿景中认同幸福
     共同愿景代表了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信念和期待,引导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愿景的构建,能营造追求理想幸福家园的氛围,能点燃教师心中的火炬,能激发大家奋斗的热情。
     我校在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一方面,组织教师广泛搜集与有效梳理珍贵的校史资料,另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反思学校教育现状,查找阻碍学校发展的原因,挖掘学校办学优势,共同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是一次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一次凝聚人心的过程,更是一次追逐幸福的过程。
     三、在对话交流中领悟幸福
     读书、论坛、活动是对话的好形式,它能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在深度对话中产生思想的共鸣,发现事物的真理,感悟幸福的真谛。
(一)在论坛中对话。学校围绕“让每一位老师成为更美好的自己”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与论坛活动,其中“树阳光心态,做品质教师,享幸福人生”教师发展论坛暨丁优钰老师退休话别会,更是让大家在深度对话与真情交流中感悟到教师职业幸福的意义所在。
(二)在活动中对话。去年暑期,学校组织了青海旅游活动,全校共有86位教师参加。活动结束后我们举办了摄影和征文比赛,并在网上开辟了“难忘青海”网上论坛,共有69位教师写了博文,点击率达到964次,老师们认为这次活动是一次快乐之行、文化之行、情意之行和幸福之行。
     四、在和谐关系中体验幸福
幸福校园以“和”为贵,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氛围能给教师带来归属感。
(一)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校长要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真正把教师看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重大事件和政策的出台都要通过思想引领、深入调研、耐心倾听、换位思考,与广大教师平等交流。
(二)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在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教师思想不一、认识不一的情况,学校领导要及时地与教师沟通疏导,缓解应激反应,安定情绪。
(三)建立“养正”教师社团。学校还大力丰富教师校园生活,积极开展教师社团活动,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学校今年组建了六个教师社团,有水墨画、单人舞、小合唱、太极拳、跆拳道等,聘请了有特长的教师当团长。
     五、在专业成长中分享幸福
     为了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尝试探索三格教师培养模式,即新教师的“入格”培养,入门教师的“升格”培养和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充分利用本校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每年选派两位教师赴锡师附小挂职锻炼,数名教师参加区名师工作室培训班,组织多位教师参加校内青蓝工程,为每一位教师提供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平台。
     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家园,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无论对优质教育的培育,还是对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