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0期 总第5956期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0期  下一期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鲁洪亚 发布日期:2020-12-14 10:57:42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的普及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最有力支撑。作为一线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笔者结合20年的管理经验,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包括信息技术软硬件、互联网络等。软环境建设是人文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是软环境建设的基础。软环境建设由学校制度、氛围等因素决定的。笔者所在学校的软环境建设落后于硬环境建设,这也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瓶颈之一。学校硬环境建设已经走在发展前列,学校近几年新进了班班通一体机,完善了校园网络,实现了校园无线网、数字监控全覆盖,还新建了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厅、校园电台、精品录播室。软环境建设需要逐步进行,分期分步骤实现;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以激励政策为基础,软环境建设是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引擎。
  

二、开展师资培训
  

教师是助推教育教学信息化最直接的动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得不到提升,课程教学信息化就无法推进。对于教师的培训,笔者所在学校走在了前面,经过计算机系统培训,学校教师有目的的选择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点,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学科能力点进行学习,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更贴近教学。学校还成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小组,小组成员由信息技术能力相对比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教师组成,小组成员有目标、有任务,探索新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方式方法。通过以点带面,形成浓厚的研究学习氛围。学校还通过制度建设、激励政策等一系列信息化教育教学措施来营造教师信息化学习氛围。
  

教师年龄不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障碍,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让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课堂更高效,课后更轻松。我们要拥抱信息化教学而不是排斥。把学科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学得更直观,课程更有画面感,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最好的融合。教师在课堂中只做点睛就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更活泼、更生动、更有趣。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课堂是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课堂。
  

三、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相结合,信息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有技术问题找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观念是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思想瓶颈,只有在教育理念上接受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在思想上接受,行动上主动。学校为教师搭建信息技术的学习平台尤为重要,只有技术与应用相结合, 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笔者学校建立了监控管理平台,创建了资源共享平台。教师把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共享平台中,教学资源下载次数越高得分越高,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都有记载,学校依据这些数据对教师进行年底量化考核,教师们积极把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不但丰富了平台的教学资源,也方便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借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