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开始踏上阅读之路,学校便会生动起来,深刻起来。当学校想要以教师读书引领学生开启读书之门,就要不断重启教师的心灵征途,不断激活教师的阅读热情,不断建构师生共同的美好生活。
“我要读”的内驱力远比学校要求教师读书来得强烈,用自愿的方式让真正喜爱读书的教师加入读书会,让他们在读书中促进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正是成立读书会的真正意义。
共读篇:一枝独放,求同存异
读书,理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增强凝聚力,读书会成立之初首先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活动。《失落的一角》以深入浅出的故事带给人哲思,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在书中获得角色代入感,进行个性化解读,于是该书成为共读书目的不二之选。
共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各位教师各自阅读,用具有个性符号的方式记录阅读体会:有涂插画、写小诗的,有记录和学生在一起的成长经历的,有贴上照片、配上文字做成相册的……在每一个平凡的书页里,我们会看到读书会教师们的妙笔生花、才情横溢,更能感受到每一个爱书之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二阶段,教师们进行阅读分享。在校园读书节第二季“陪你悦读”现场,我作为读书会代表分享了阅读感悟。一首首精致的小诗诠释了找寻那失落的一角的历程:如果找到是一种获得,那么放下就是找寻后的豁达。以追寻的精神做教育之事,以豁达的境界融学生百态,乃读书之味、师者之姿。
分享篇:万紫千红,和而不同
读书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年龄层,却不影响彼此交流。每次教师例会,都会有读书会的教师做读书分享交流,好书推荐成为教师交流的常态。从张爱玲到海明威,巨匠的故事一次次激荡心灵,从灵修到生活,一段段文字照亮前行的道路。
分享者通过自己的阅读,把感悟分享给大家,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提升了感悟能力和阅读修养;聆听者跟着分享者的步伐,以一种比较容易的方式了解一本经典如何产生、有什么内容、意义何在,更能结合现实和自身经历进行思考,收获颇丰。
大师篇:跳出教育,洞察工作
读书会教师们在选书、品书、评书中自得其乐,如若就此驻足,不免闭门造车,难有提升。为开拓教师们的眼界,读书会特聘江南大学设计系原主任赵教授为导师。赵教授是站在教育、经济、文化交点上的设计专家,是读书会品质提升上的最大附加值。
赵教授曾来校给教师们带来一场关于教育与文化的话题盛宴。他从教育之外看教育,从文化高度看读书,让长久以来身居教育之中的教师第一次跳出教育去思考如何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洞察工作。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导师走进读书会,带来更多教育以外的东西,让教师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宽泛,知识更丰富,情怀更开远!
行走篇:诗和远方,拓展视野
教师读书会,不仅用书本打开教师的心灵之窗,也用脚丈量世界的宽阔。
我们不拘泥于文字的表现形式,我们阅读一本书,也阅读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场戏剧、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幅画,甚至一个人。我们跨上相机,背上行囊,分享阅读,分享生活,看见另一些风景,听见另一些声音。世界很大,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我们都在不断充实、不断丰富的路上。
陶然读书,陶然行走,做一个快乐而丰富的教师,促使内涵丰盈的校园建成,这是读书会教师们的愿景。
互动篇:共享共赢,是为大同
万物生机的时节,读书会迎来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无锡市坊前实验小学“芳菲”书友会的教师们。他们在无锡市教科院专家的带领下,到我校进行读书互动分享活动。
两所学校的教师读书会交流了各自开展的各种活动,还有八位教师分享了最近读的最难忘的一本好书。
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们互通了信息,碰撞了思维,扩大了阅读,增进了交流。我们期待,更多的教师读书会结成联盟,共赴一场场书海盛宴。
从事教育是一场修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经过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教育本就是以人为本的事业,把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共同摆上学校发展舞台,期待美好的教师能带领学生一起走向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