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9期 总第5950期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9期  下一期
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小学英语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彬雅 发布日期:2020-11-30 14:21: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厚重而灿烂,是一座浩瀚无比的教育宝库。小学英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融入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挖掘文本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在进行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 ”一课教学时,我在介绍感恩节的来历和中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后,还引入了《弟子规》中的“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向学生倡导尊重人格、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让学生从中懂得感恩生活、知恩图报,弘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文化。
 

二、丰富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活动的开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能够让英语课堂成为渗透传统文化的乐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He’s a doctor. ”一课教学时,教材活动中出现了Hua Mulan(花木兰)的材料,我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很多学生听了后深受感动。接着,我又让他们对Ma Liang的故事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述,促进了低年级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
  

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拓展知识,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营造浓厚氛围,感受传统文化
  

要学好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非常重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进行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Happy New Year!”一课教学时,我便注重通过环境的营造,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习俗。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搜集中西方新年有关的材料、了解中西方新年有哪些不同之处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就自己所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阐述、解释说明、谈谈看法。通过这种自主探索的学习形式,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国传统春节的感受更加深刻,也让他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四、提升口语练习,倡导生活为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应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内化。
  

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们提前准备食材,亲手制作milkshake的方式,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们制作banana milkshake的舞台。学生们一边制作食品,一边思考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以及为什么英国人见面喜欢问天气,而中国人见面时都喜欢问“吃了吗”等问题,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综合实践运用,传承民族精神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家园。教师应该将真正优秀的、符合时代精神与要求的传统文化引入我们的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优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要在语言运用中,让传统文化成为中小学生释放创造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基石。
  

在端午节期间,我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制作关于端午节的英语手抄报,有的学生还自编自演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儿歌、歌谣等。我还利用学校英语学科活动月的平台,举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手抄报比赛和英语口语演讲比赛,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动手描绘和亲口述说等形式,对中国传统节日、长沙传统小吃、学校和班级文化等有很好的了解。这些实践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让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的生命中生根开花。
  

教育是影响,更是熏陶。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需要通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影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让英语课堂教学更加走心,让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养德行、学做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我们永远在路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