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7期 总第5938期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7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中心校张艳 发布日期:2020-11-02 14:10:34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它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睛”之处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教师热烈追捧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为了展示自己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课堂中随意一个环节都会使用多媒体,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可行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着手,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在导入课文时应用


在教学《荷叶圆圆》一文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被动。这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翠绿的圆圆的荷叶上一颗颗小露珠滚动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青蛙瞪着大眼睛呱呱地歌唱,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太阳公公在天空中笑眯眯地看着大地。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思维从抑制状态转向兴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2.在突破重难点时应用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电脑展示出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如在教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中的“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这三个词语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铜锣湾的美丽风光,当一座挨着一座的高楼、商店里各种各样的商品、大街上拥挤的人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只稍稍点拨,学生就完全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在即时反馈时应用


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让我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例如,写字是小学语文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当学生完成写字任务后,我会随机选取一些学生写的字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一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又及时显示修改结果,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在此时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思维的载体


阅读的过程就是对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人、物进行再想象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语感不同,重现想象有所不同,因而对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提问:“想象一下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色呢?”学生回答道:“那儿的蝴蝶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非常美丽。”“五彩缤纷,蝴蝶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真是美极了!”教师接着说:“多么可爱的蝴蝶啊!在青草地上,上下飞舞,轻轻的,柔柔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继续读课文。最后教师问:“大家想看看这样迷人的蝴蝶谷吗?”接着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学生看完后欢呼:“啊!太美了!”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想不想把这样的美景永远留在心里?让我们把这段背下来吧!”于是,所有学生都兴味盎然地开始背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想象感悟文字之后,再出示画面,丰富并充实了学生的想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信息技术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辅助教学,不能代替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