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新时代学生的自然情怀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 徐肖霞 发布日期:2020-10-19 14:32:47 |
近年来教育界以“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情怀的教师”为标杆。在做有情怀教师的同时,学生的情怀是否也应该从小抓起? 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课堂之外的自然情怀,是学生热爱生活的基石,是学生发现美、热爱美的源泉。台湾作家三毛邀几个儿童看海,让他们领略自然之美,谁料他们根本不为所动,只顾忙自己的事情!三毛称这样的儿童为“塑料儿童”,其实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学生。 疫情过去开学后,学生们的心里多了几分躁动不安,眼里多了虚拟的游戏世界,嘴里多了网络潜台词。现代学生仅仅局限在家庭、学校、网络三个世界,这样的生活,导致他们缺失自然情怀,缺失欣赏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
明达小学开展南泥湾红色实践基地活动,我们班承包了一块茄子责任田,我告诉学生们:“以后老师会经常带你们走进田园生活。”全班同学都欢呼雀跃,但放学后我带了一队学生去实践,有学生一听要拔草,就说:“我才不去,又脏又累。”在我的劝说下,他们勉强去了。 由于接连几天下雨,菜地里泥泞不堪,不容易下脚,但学生们克服困难,遇到难拔的杂草,就蹲在那儿,两只手使劲往上拔,脸上露出不拔干净决不罢休的神情。脸上身上混合着汗水和泥土的气息,学生们托起一捧捧的杂草向我汇报战果,脸上洋溢的笑容仿佛在告诉我:“看我们多厉害!”回程路上,一个学生说:“老师,城里住着太无聊了,我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我喜欢照看咱班的菜地,既充实又有成就感,一定记得每次都叫上我。” 等到瓜熟蒂落之时,学生们穿梭于田地间,挑拣最饱满的茄子,用剪刀剪下一个又一个,捧在手心,笑在脸上,更乐在心里。 走进自然课堂,感受那有趣、美好的东西,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本体,回归教育本真,种下爱美、识美、鉴赏美的自然情怀!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