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5期 总第5927期 2020年10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5期  下一期
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高杰 发布日期:2020-10-05 13:44:55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是教育过程的主要行动者。


正因为教师角色的重要,尤其是对学生成才的引导和熏陶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内容看,专业成长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基于自身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拔高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虽然当前人们从众多成功案例中提炼了很多有用的经验,但这些经验的推广并不像文档的“复制粘贴”那样简单,需要兼顾教师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生活阅历,还要结合职业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独立性。其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类关系。


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对教师个人而言,专业成长得好,除了理论修养、业务能力、课堂驾驭水平等获得显著提升以外,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反馈,这无疑是多数教师希望看到的理想结果。但也并非所有专业成长得好的教师,最终都能达成理想的目标,取得理想的结果。换言之,专业发展的结果未能如期望的那样。部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一次次“阵痛”,体会到专业发展的不易,容易失去最初对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从斗志昂扬走向碌碌无为,这对个人、学校、学科乃至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遗憾和损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角度出发,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更多条件让有为的教师“有位”,让其付出与收获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平衡。教师自己也要摆正心态,从业之初就要明确成长过程和成长结果的关系,要以“重过程轻结果”的心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里子与面子的关系
 

教师成长是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关键事件”的激励。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和一定的周期,教师从经师向人师、从人师向名师、从名师向明师的递进,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可以说,一名真正走专业成长道路的教师,到头来既能获得应有的“面子”,也会拥有实打实的“里子”。固然,教育工作者要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做到仰望天空,但仰望天空的前提只能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一味在意外在的包装,试图通过表面的喧嚣来掩盖内在的能力恐慌,这样的成长也是虚幻的,是教育发展的“肥皂泡”。教师只有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学生成长、课程开发上,才能为日后的发展积累经验,为自身教育风格的形成、教育理念的提出奠定现实基础。换言之,只有经得起检验的“里子”,才有可以展示的“面子”。
 

三、出力与出彩的关系
 

所谓“天道酬勤”,在教师成长这件事上,也遵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规律。现实中,有的教师在职称达到某个层次后,自认为没有再往上晋升的空间,便收起原有的劲头,甘做“佛系教师”,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懈怠情绪的蔓延,更会挫伤很多上进者的积极性。也有少数教师,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原则,只愿做风光的、回报率高的工作,对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细碎琐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出力,只想出彩。这些不和谐的现象都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对有志于发展自我、成长自我的教师来说,要理性看待整个教育生态中还需要完善的状况,更要相信成长发展的主流环境是好的。更何况,如果自身具备“出力”的基础,这本身也是“出彩”的一种表现。


四、套路与新路的关系


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教育也受到商业化的影响,一些所谓的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思想在“快餐文化”的催化下层出不穷。深究这些“新”内容,就会发现是新瓶装旧酒,是网络上所谓的“套路”。还有少数教师,言必谈创新,却习惯用经验办事,忽视了学生实际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这些做法都试图用“套路”代替新路,是对创新的回避和选择性忽视。发展与创新,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尤其是教育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顺应师生成长的需要,与现实相契合。教育创新更应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配以坚定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最终找到最适合的路径。橘生淮南才是橘,生于淮北则可能变成又小又酸的枳。教师要想成长得更稳、更好,应拒绝套路,多一些基于现实的新路,新路走多了,才能发现更多的教育风景。
 

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除了要处理好上述几种关系外,还要注意“内容与形式”“内因与外因”“过去与现在”“过去与将来”等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交汇中,实现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