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兰亭实验小学 李荣 发布日期:2020-09-21 14:47:39 |
小学体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但许多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并不强,觉得体育相对其他科目不是那么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我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德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的结合点 小学阶段,体育与德育关系密切,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全方位融入学生的生活。在体育课中,学生除了锻炼身体,也会受到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要使两者充分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通过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在德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以集体荣誉为主,还要使体育教学活动所展现的合作精神成为重要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让学生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2.通过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体育活动设置相应的困难程度。学生只有齐心协力完成当前课程环节,才能进入下一环节。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还能发展学生的体育思维方式,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德育渗透教育的核心是将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我研究分析得出的有助于德育渗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亲身实践法、规则约束法、感同身受法等。 亲身实践法是将学生组织起来,用训练、创造等课堂形式,完成体育教学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心理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德育渗透。规则约束法主要依靠教师的权威性,通过设置相应的体育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锻炼学生的体育思维方式。感同身受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给学生示范标准的体育动作时,还需要展示道德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教师的用意,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进一步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