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让法治观念深入学生心灵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湘潭市雨湖区熙春路逸夫小学 张晖宏 发布日期:2020-09-21 14:46:37 |
义务教育阶段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加强对该阶段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利用教材开展法治教育研讨活动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涉及了很多法律法规,从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到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充分利用课程,在课堂、课后开展各种学习研讨,能更好地落实法治教育。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要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应对难题。如疫情初期,防疫物资越发紧俏,部分商家利用此种现象囤积防疫物资,随意哄抬价格,造成市场价格混乱,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这些行为是否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教师可以利用周边素材案例,并结合课本知识,将法律条文具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疫情防控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二、利用校外资源开展法治宣讲活动 如针对校园暴力、校园欺凌这一现象,可以将“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的讲师们请进学校,让学生参与“预防校园欺凌情景剧”体验活动。讲师结合具体案例从法律角度告诉学生校园暴力是什么,有哪种表现形式,这些行为会对身心造成哪些程度的伤害。还可以利用“检察开放日”带领学生走进检察院,近距离了解检察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机构以及行使的职能。 三、利用阵地加大法治教育知识宣传 校园和家庭是学生活动的中心,充分利用这两个主要阵地推行法治教育的宣传,能进一步推动法育工作。如在校园张贴“青少年犯罪预防挂图”等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读物;向学生发放《青少年预防犯罪手册》;利用校园广播开展“法治小讲堂”等活动;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出与学生息息相关法律法规;教室或家里的醒目位置贴上一些“法条小贴士”。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活动,切实增强普法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 法治教育要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社会教育的支撑作用,构筑“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使法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