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4期 总第5922期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4期  下一期
网络学习空间助力教学焕发别样风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小学 李丽艳 发布日期:2020-09-21 14:04:48

网络学习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为信息化时代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搭建了平台。教师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资源储备、开放式教学、交互式学习、学术研究等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整合,以此助力教育教学焕发别样的风采。


一、网络学习空间家校共育,架起家校桥梁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总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或是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影响,或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主要是父母的责任,或是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做指导。此时,网络空间的家校共育、畅游书海、教育叙事、学生风采等教育板块,及时为家长提供了家校共育的平台。


1.家庭教育读书沙龙


读书是改变家长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办法。我每周会在读书沙龙里上传一篇教育文章,并附上我的读书心得,和家长一起分享阅读感受。家长们受到影响,也会发表他们的读书体会。一段时间过后,很多家长变得积极主动,开始用心地参与其中,也逐渐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风采展示增强自信


网络空间特意开辟了学生风采展示台,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展示出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那一张张手捧进步奖状的笑脸,那一个个认真做卫生的身影,无不体现着学生的可爱之处。学生看着自己的身影,自豪感油然而生,自信心与上进心不断被激发。


3.班级故事陪伴成长


学生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便无法重来。从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踏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的每一次欢笑、哭泣、成功、跌倒,都利用网络空间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与家长随时都可以阅读、评论与交流。这不仅仅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互动中,我们成了同盟者,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二、网络学习空间改变课堂模式,学生学会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有效互动,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网络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年级的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课学习呢?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同步备课,精准导学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网络空间慧教学里有丰富的本地化同步课程资源,教案、导学案、课件、微课、试题等都可以资源共享,为教师同步备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为一年级的云资源里没有导学案和试题资源库,我就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教材和学情,一课一课地编辑导学案、录制导学微课,根据课本重难点新建配套测试题,共享到云资源,并发布到个人空间,供学生及家长课前预习使用。


2.数据分析,有效教学


网络空间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导学测试题,生成学情报告单。这份数据报告,既可以按题统计,让教师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按照学生统计,明确到人,以便教师因材施教。如此一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更清晰、更精准,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目标更明确,关注学生更到位,从而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3.改变模式,学生乐学
 

利用网络空间教学就要打破以前“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模式,我按照“课前导学、交流收获、归纳整理、质疑提问、分层练习”五环节进行授课,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计了多种练习,每项作业下面都配有文字、音频或视频的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三、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研究平台,项目化学习落地生根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全球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研究是机遇,也是挑战。


1.组建团队,教师专题研究有平台


学校利用网络空间群组建了项目化学习团队,定期开展项目化学习专题读书活动和培训,教师共读一本书,并进行专题研讨,主题鲜明、体系日益完善的项目化学习领域的研究资料库也由此产生了。


2.主题活动,项目化学习落地生根


疫情期间,网络学习空间为项目化学习的作品展示、交流、评选提供了方便的平台。学生可以浏览彼此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则根据学生作品及时总结、反思、提升,进而推进下一阶段的项目化学习。
 

网络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提升境界的窗口、家校共育的桥梁与纽带。它还有更多的功能等待着我们挖掘和利用,如何更好地创新与应用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