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2期 总第5900期 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2期  下一期
利用纳西象形文字辅助课堂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怀化市宏宇小学 王瑟 发布日期:2020-07-20 15:43:09

纳西象形文字的线条简单、随意,形状奇特、有趣,给人一种特殊的亲密感。正因为纳西象形文字的这种特征与魅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纳西象形文字来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一、什么是纳西象形文字
 

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图形语言,是纳西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纳西族祖先最初以他们所看、所听记录事物或事件,这被称为“思九鲁九”,意思是看到一棵树,画一棵树,看到一块石头,画一块石头。纳西象形文字系统的符号是纳西族祖先所见事物的真实图像,非常象形。
  

二、纳西象形文字之美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看,纳西象形文字既简单又质朴,具有独特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它就像最早的印象画,简单、夸张、勇敢,像一系列符号笔记。
  

1.形式美
  

美是现实和实践的自由形式。纳西象形文字符号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这缘于纳西族祖先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它积累了一定的自然和生命观,这是纳西族祖先对生活实践的创造性记录。纳西象形文字不受视角、正常比例、时间、空间和场景的限制,它注重顺序、平衡、对比和对称等各种因素的应用,有选择地呈现物体的属性,加强可以完全展现特性的部分。
  

2.线条美
  

纳西象形文字采用线条作为表达手段,它的线条反映了不同的审美特征。线条长短不同,样式简朴,像儿童的笔迹,无拘无束,纯真自然,表达了一种由外渗透到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以及纳西族人独特的精神品质。
  

3.情感美
  

纳西象形文字的情感美与它的文本图形有关。纳西族祖先通过模仿自然形态来表达个人情感。例如,纳西族祖先通过“从一个鸡蛋流出”的客观自然形式表达出来,既说明了含义,又表达了情感。纳西象形文字使用了一种基于敏感性的创造方法,其中评价者不依赖于理性知识来解释,而是通过感性来理解这些词的意义,它的每一笔都向人传达了简单而纯粹的感觉。
  

三、利用纳西象形文字辅助课堂教学
  

1.利用纳西象形文字强化识字效果
  

纳西象形文字中有着丰富的颜色词,《丽江府志略》就有记载,红色、青色、绿色、白色、黄色、蓝色、黑色和靛色是纳西族的基本颜色。这些词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附着在客观实物上。如纳西象形文字里将“毒”写为一朵黑色的花,这都说明了纳西象形文字有自己的颜色认知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象形文字的基本颜色字,使教学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纳西象形文字的色彩规律。
  

2.利用纳西象形文字充实学生文化底蕴
  

纳西族有多神崇拜传统。随着纳西文化与各族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纳西族中逐渐形成了东巴教。《东巴经》作为东巴教的主要宗教用书,书写内容的象形文字流传至今,也被称为“东巴文”。这也是纳西象形文字的一项璀璨文化成果。
  

纳西象形文字的描摹书写是遵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与理解,以视觉图形化的方式表达意义,真正做到了“不似而似”。它的形成也促进了现代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发展,根据象形文字与东巴教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和感受纳西象形文字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的角度研究纳西象形文字作为图形语言,以展示其审美特征和文化语境。挖掘现代文明,从不同侧面探索其审美特征,并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相信我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文本本身的象征性转移,也是对简单信仰的渴望。我们在教学中将继续继承并发展民族、历史文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