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1期 总第5897期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1期  下一期
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计的层次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盐城市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 朱翠娥 发布日期:2020-07-13 15:04:25

阅读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言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本文,笔者以Robinson Crusoe阅读课为例,阐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一、读前环节启动思维


上课伊始,首先提问:“Have you ever read Treasure Island/ Oliver Twist/ Little Women/ Robinson Crusoe?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举手示意,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话题。之后,询问学生有关故事背景的思维导图,调取学生记忆中有关《鲁滨孙漂流记》的知识,再提问:“ What have you known about Robinson Crusoe? Who wrote this book?”学生作答。
 

思维导图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展开。这里设计思维导图任务,询问有关《鲁滨孙漂流记》的相关信息,使得学生将分散的信息进行检索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二、读中环节促进思维


1.设计略读、追问任务,培养分析能力


课上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带着问题,概括文本大意,并就小说中涉及的关键事件进行提示:“How did he meet Friday? How did he save Friday’s father? How many difficulties did he have on this island?”在学生选出文本的中心后,带领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分析、概括文本信息。


略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确定文本大意,引导学生选择文本主旨并分析获得大意的依据,能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之后设计追问,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其答案,此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生成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设计排序、绘图任务,培养理解能力
 

此处教师带领学生思考:“What else has Robinson done?”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之后完成“What happened next”的排序任务。然后教师让学生研读文本,验证排序是否正确,分析为何如此排列,并概括“What has Robinson done?”,接着询问学生:“How did he meet Friday?”通过一个Simple Plot Diagram 依次呈现故事发展的情节。学生根据图示复述课文后,教师追问:“What has he done on this island?”引导学生思考。


文本第二段是对Robinson 如何遇见Friday的描述,教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排序任务,询问他在岛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并不是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直接获得的,而是需要推敲思考。之后运用Simple Plot Diagram 复述所学内容,将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复述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维再创新的过程。
 

三、读后环节表达思维


1.设计读后评价活动,培养评价能力


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后,询问他们对故事主人公Robinson的品格如何评价,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认为。有的学生回答:“Robinson is smart and skillful, because he could make a small boat and house,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有的学生回答:“ Robinson never gives up, because he said that he had lost everything, he had not lost life.”还有的学生回答:“ Robinson is brave and helpful, he helped Friday kill the cannibals and taught Friday English.”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鲁滨孙的看法,在阅读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故事人物的优秀品格,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设计读后推断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最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In the rest of the story, what has Robinson done on the island? ”有学生说:“ Robinson has taught Friday how to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也有学生回答:“Robinson has taught Friday how to use gun to protect himself.”此文本的核心语言是have/has done,通过读后活动谈论Robinson在岛上已经做过的事情,讨论内容从文本延伸出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步步深入,从识记到创造,为学生搭建好思维的阶梯,使阅读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言和培养思维品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