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小学 耿学荣 发布日期:2020-07-13 14:28:10 |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将其有机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实践”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从感知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现象开始的,在感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便是他们思维活动的动力。所以,充分感知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这在常规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中都有体现,但二者所采用的手段和最终达到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性。常规教学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挂图、课本插图、投影资料、语言描述等方式,这种静态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方式较为新颖,采用声、形、图、色、动画等多种方式组合,还可以实现虚拟再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是信息量大,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二是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形式及组合,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比如,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春》这一课时,优美和谐的背景音乐、生动形象的动画场景、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将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氛围中,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学活动更富感染力。
常规教学一般以问答、讨论的形式为主,是一种单向传递,师生交流比较少。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首先由学生自己根据活动内容,明确问题目标,再根据目标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推理和分析,最后提出观点或方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朱自清《春》一文的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一节研究课。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意识 学生需要在众多网络信息中进行分析和筛选,需要通过对比来确定适合自己的资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