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1期 总第5897期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1期  下一期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小学 耿学荣 发布日期:2020-07-13 14:28:10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将其有机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实践”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一、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体现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从感知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现象开始的,在感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便是他们思维活动的动力。所以,充分感知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这在常规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中都有体现,但二者所采用的手段和最终达到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性。常规教学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挂图、课本插图、投影资料、语言描述等方式,这种静态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方式较为新颖,采用声、形、图、色、动画等多种方式组合,还可以实现虚拟再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是信息量大,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二是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形式及组合,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比如,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春》这一课时,优美和谐的背景音乐、生动形象的动画场景、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将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氛围中,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学活动更富感染力。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


决定课堂效率高低的并不在于硬件设施的强弱,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教学设计应遵循这样的设计思路:

常规教学一般以问答、讨论的形式为主,是一种单向传递,师生交流比较少。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首先由学生自己根据活动内容,明确问题目标,再根据目标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推理和分析,最后提出观点或方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朱自清《春》一文的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一节研究课。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用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即“我设计的春天”,由此引发学生进行研究,并自行加以理解。


将网络概念融入活动 用什么方式查找相应的资料呢?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模拟网络来查找信息,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为解决实际问题储备资料。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意识 学生需要在众多网络信息中进行分析和筛选,需要通过对比来确定适合自己的资料。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探索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现代教育教学,为生机盎然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再添一片新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