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正面引导 静待花开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扬中市滨江小学 乔霁 发布日期:2020-05-18 15:57:25 |
对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班主任工作一直是我工作中的“老大难”,特别是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从他的表现来看,应该是没有做好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系统的小学学习的心理准备。 临近期末,在紧张的复习阶段,每一次课堂练习,他都是直接往椅背上一靠,一副所有练习皆与他无关的样子,任凭教师如何鼓励都不肯动笔。因为与他的家长已有过多次交流,我知道这个学生比较害怕自己的“狼爸”。于是,我便带着威胁的语气对他说:“你再不写,我就喊你爸爸来陪你写啦!”本以为搬出了“杀手锏”情况就会好转,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这样哪能行啊!课后,我真的联系了这个学生的爸爸。家长一听也比较着急,主动要求我采取措施,说让学生留下来写完练习再放学。放学前,我提前把这个决定告诉了这个学生,强调一定要把早上落下的作业做完了再回家。
事情当然不会就此结束,“狼爸”临走之前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你为什么会被留下来?是不是每一次你不写作业都要爸爸过来陪你?等着,回家少不了你的一顿揍。”我立在原地,顿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因为我以为,教育的前提至少要有个平等的对话,可“狼爸”并没有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肯动笔,就先进行了指责,接着就是回家“不打不成器”了。 第二天,本以为该生多多少少会有点改变,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一次,我直接让他坐在前面,面对着大家上课。随后,我注意到他开始有了变化:先是无聊地摸摸手,然后盯着眼前认真写练习的同学们看了一会儿,接着便开始努力地跟上大家的节奏。这让我很是意外,当全班学生安静阅读、认真书写的场景呈现在他的眼前时,他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这两天,我正好看到了“国民才女”武亦姝写的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颇有感触。武亦姝的父母为了给她营造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放弃了每天下班后的娱乐休闲时光,坚持阅读,以身作则,而不是将“你要读书,你要学习”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武亦姝耳濡目染,热爱阅读,热爱文学,16岁的她就成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静下心来反思,面对一些“慢半拍”的学生,我们是不是都有点太心急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作为教师,我应该允许他们之间存在差距,允许他们犯错。学生不写练习的时候,我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你赶紧写”,却忽略了积极正面地引导,忘记了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是能有所感知并付诸行动的。 如果我对这个学生进行及时的、不断强化的正面引导,那么他的行为习惯会不会朝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呢?第三天课堂练习前,我和这个学生进行了短暂的谈话,我说:“你昨天进步真的超级大,老师知道你已经在慢慢克服困难了,我想,再过两天你就会把‘困难’这个大怪兽打败。因为在我眼中,你是一个会坚持、会学习的学生,老师相信你!”那一天,该生把课堂练习一点一点地完成了,虽然正确率不高,但是比前一天又有了进步,这让我有了更多陪着他一起克服困难的信心。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平时不谈成绩的时候,我们对学生都是充满赏识的,可为什么一谈到成绩的时候就做不到了呢?因为我们对他们有了比较,放大了优等生的优点,同时也放大了学困生的缺点,不能静下心来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我们应当允许差异、允许错误,细心发现、耐心引导、正面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温柔的期待中慢慢成长。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