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之一,如何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指导学生预习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预习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认为内容简单,没有什么值得预习的,不求深究,简单马虎,只是查查字典了事,远远达不到预习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我便给他们讲道理:只有预习好,才能对课文有全面的了解;只有预习好,才能知道哪些问题是难点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学生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才会逐渐增强预习的自觉性。
二、给学生以明确具体的预习内容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不能简单笼统,而是要指出具体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依据不同年级,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一般情况下,低年级重在正音、正字上;中年级重在释词、解句上;高年级则重在结构、中心上。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预习的内容是什么,都必须反复阅读,读熟、读通、读懂,并且要兼顾听、说、读、写,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三、教学生以有效的预习方法
指导学生分字、词、句、篇,从各知识点出发进行预习。
字的预习,除生字表中的字要预习之外,其他生字也都在预习之列,知识点就是音、形、义。尤其是义,学生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每个字的含义。
词的预习,要准确理解词义,能说出本义、比喻义,有些还必须要能说出引申义。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多次出现的“大雨倾盆”“刻舟求剑”,“大雨倾盆”本义是雨大得好像盆里的水从天上往下倒,比喻雨下得很大;“刻舟求剑”源于一则寓言故事,本义是一个人过江时把佩剑掉在了水里,他便在所乘的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下记号,待到靠岸水浅时下去捞,比喻做事不注意事情的发展变化而迂腐可笑,引申义是一切墨守成规、封建保守的人都将会被不断前进的历史潮流所淘汰。
剩下的还有中心思想的领悟、写作方法的揣摩等,只要教师能够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实用的预习方法即可。
预习是自学的基础,预习可以促进自学,从某种意义上讲,预习就是自学,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就是为了不教”。许多特级教师,他们经常外出学习、开会、讲学,不知落下多少课,而他们的学生成绩仍然那么好,靠的是什么?我想,靠的可能就是他们的学生能够有效预习,善于自学,可见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只有重视指导学生预习,教会学生预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