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9期 总第5815期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9期  下一期
关注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发展——以“数学广角”教学为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天心区幼幼小学 刘媛 发布日期:2019-12-02 10:39:4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完整的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
  

和谐的课堂环境及良好的情感体验能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性融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就会导致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参与度不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我以“数学广角”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制订多层次目标,人人体验成功
  

“数学广角”是思维含量较高的课程内容。由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思维能力不均,因此,课堂中经常出现优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充当“看客”的现象。为妥善处理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的关系,力求人人有所学,人人有所获,本人综合考虑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多层次目标进行教学。
  

以“烙饼问题”教学为例,以往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自主寻找烙饼的最优方案”。通过研究,我设计了多层次教学目标,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式寻找烙饼的最优方案:1.自主寻找方案;2.认真听讲,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方案;3.同伴合作寻找方案。若学困生在学习后,能模仿他人找到烙饼的最优方案,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努力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合作和交流,尤其在小组分组学习时,遵循以优带差的原则,将学困生和学优生分为一组,使学困生能在学优生的启发下解决问题。教师评价课堂表现时,不以个人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让学困生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设计研究坡度,减少畏难心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较难,解题思路和呈现方式与其他的数学内容不同,比如找规律、推理、搭配、烙饼、鸡兔同笼等问题,列算式并不能立刻解决问题,而需用简洁的连线、画图、列表等方式呈现。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强,或曾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针对化练习,则他们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但部分学困生对此类问题却找不到解题思路。于是,我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心理状况和教材内容难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以“打电话”教学为例,我将“通知15人的最少时间”转换为“3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个同学”的顺向思维问题时,学生从毫无思路到自主设计方案进行解题。学生勇敢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后,得到了大量的解题思路,此时,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同化便能得到最优解题方法。将难题降低坡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继而引导学生自主解题,这既锻炼了学生不惧困难的坚强意志,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思考的快乐。
  

三、欣赏学习成果,获得学习自信
  

“数学广角”并非简单的列算式解决问题,它系统而深入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较之其他数学内容,它更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维过程。“数学广角”问题中,不同的想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也会有不同的表示形式。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尽情体验和感受解题的过程,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的解题想法,并为之还原呈现。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空间,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获得多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但由于学生的方案数量过多,无法在课堂上一一展示,因而,我开设了课后作业展、学习成果汇报、班级数学报展等课外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从中获得自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经历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和个人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