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7期 总第5803期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7期  下一期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主题教学策略——以六年级“初识鲁迅”主题为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 王谢平 冯 发布日期:2019-11-04 16:33:05

一、缘起——整合思路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包括《少年闰土》《一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以鲁迅作为整合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立体的鲁迅形象,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并在后阶段进行读书交流,开展“鲁迅笔下人物行”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单元意旨是让学生认识鲁迅,让他们通过深入研读文本,通过相关资料的链接,真正走进文中的语境中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闪耀——课程实施
  

1.课前预习初拾简单印象
  

单元整合课程中,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应不同于以往的单篇课文预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回顾拓展的内容,在整体阅读后形成对鲁迅的初步印象,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课前学生先在小组内探讨,合作释疑,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交流;然后上网查找鲁迅相关资料,自己进行整理。
  

2.课堂学习呈现丰富形象
  

要把学生带到文章语境中去,对鲁迅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首先绕不开的是鲁迅本人的文章。我们以《少年闰土》这个单篇经典作为切入口,去认识儿童时期的鲁迅。严格地说,小说中的“我”不能等同于鲁迅,但是这个“我”中有少年鲁迅的影子。此时,教师再带学生走进《朝花夕拾》的字里行间,去认识那个会玩、爱玩的少年鲁迅,找到与学生的共同点,一下子缩短了鲁迅与学生间的距离,为读懂鲁迅做了很好的铺垫。
  

“认识鲁迅”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中,要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鲁迅世界中去。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我们选定了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为学生研读鲁迅的材料。不仅要让学生去读鲁迅其人,还要在感受鲁迅有趣、丰富的童年生活中,学习白描、对比、引用的表达方式,进而熟悉鲁迅的写作手法。
  

3.语文活动输出立体形象
  

预习、课堂学习、阅读探究一步步走下来,学生或多或少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接下来我们紧扣“初识鲁迅”这一单元整合主题开展了语文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鲁迅、表达鲁迅。如开展“鲁迅笔下人物行”活动,演绎鲁迅笔下的人物;用图配文的形式画出自己心中的鲁迅;用思维导图梳理鲁迅创作用的写法;等等。
  

三、臻美——活动反思
  

这次的“初识鲁迅”单元整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查阅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中国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读一读鲁迅先生的诗集和散文集。我们在尝试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参与意识强,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然而这一点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小组合作,更加明确学习任务,使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课外自主搜集资料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这次的“初识鲁迅”单元主题教学,只是我们在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上的一种尝试,虽然目前仍然处于单元整合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时还过多,但学生已经向单元主题自主学习迈出第一步,希望通过不断的尝试、总结,使单元整合教学能在以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深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