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靖江市东兴镇中心学校 王纪明 发布日期:2019-04-22 16:27:37 |
小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向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认知,分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紧贴这一中心,从问题与对策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供参考。
阅读文本一定要与时俱进。假如阅读文本太过陈旧,文字内容很容易不符合现实,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不能进一步理解文本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苏教版六年级《十六岁前的回忆》一文,整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是以父亲为核心线索,可是行文至最后并未交代这位父亲到底是谁,在文章后面设计的相关问题中却进一步提问:“如果李大钊在你的面前,你有哪些想说的?”文中的事情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十分遥远,再加上文章未详细介绍对应的背景,导致学生不易理解。
基于新课标的变革,教材的设置应该与现代意识相符,更应该具有生活化。但是如今教材里面的阅读文本大多数是文学性作品,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久而久之,根本不能实现课程培养的终极目标。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文本应该与实际相符,尽量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们开始思考、形成共鸣,提升学习主动性。 2.设置多类型的问题
课外阅读的魅力之一在于,有些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美好,一定要经过读者的充分想象来激发情感,引起共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勾画出美景,让阅读进一步充满情感化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