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7期 总第5732期 2019年04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7期  下一期
浅析中小学体育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迁市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卓小飞 发布日期:2019-04-22 16:26:36

在如今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们都能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努力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力求让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具趣味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趣味性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兴趣上面,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预示着成功的课堂即将实现。当今的课堂已经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牢记自己引领者的作用,将体育活动赋予更多适宜中小学生的趣味性,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我在进行体育课教学之时,便时常采用有趣的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更好提升,以便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一节足球课教学中,我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徒手操练习、三两圈慢跑,为学生进行足球活动做好预热训练。之后将学生按人数进行分组,玩传接球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把球从篮球场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传递的具体方式为:第一个学生从头顶把球传递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从胯下把球传递给下一个学生,这样依次传递。同时,从第一位学生开始,传递过的学生需要跑到小组的最后继续传接球,直至将球传递到球场的另一端。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便为胜利,最后完成的小组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这样简洁、易操作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更为广泛地参与进来,也能让全体学生体验游戏的快乐。


这样的游戏性课堂设计,不但让学生锻炼了身体,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在亲历的游戏活动中爱上体育课堂。


二、利用趣味性游戏,积极引领体育活动深入开展


少年儿童天生就有着灵动而活泼的特点,他们喜爱有趣的活动,更喜爱游戏。严肃的课堂氛围不能激发学生更好地爱上体育,也很难让课堂效益更为有效。体育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开展体育活动时,要能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越高,其对游戏竞赛的兴趣便越浓,参与活动的注意力也更为集中,更能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感悟出人生道理。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要能够积极促进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游戏教学,以游戏带动课堂,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常常会让学生进行“多人绑腿并排跑”的竞赛类游戏,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100米跑。很多学生觉得新奇,积极性很高,表现出极强的竞争欲望。在学生欲望高涨之时,教师还可以变换方式:“你们想单个地挑战一下自己吗?”此时,教师要将100米短跑的技巧与规则向学生讲明白,再让学生们进行100米短跑比赛,让活动更深入地进行下去。
 

让趣味性游戏活动带动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也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保持更为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趣味性游戏,培养好学生的体育技能


在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培养他们的体育技能、体育精神,让他们获得体育情感。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才是更有效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一节篮球课时,首先自己进行篮球花样表演,然后让学生按组进行模仿,学生便会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渴望学到篮球的更多技巧。此时,教师再给学生讲解篮球运动的一些基本技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再让几个玩得比较熟练的学生进行示范,如此,便能让所有学生对篮球的基本知识与技巧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再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学生们便都沉浸在趣味性的篮球游戏活动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使他们获得了能力。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法,积极地将中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游戏化,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有效地提升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