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2期 总第5697期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2期  下一期
打造多元化课程场景,促使教学改革步入新常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 蒋思意 发布日期:2019-01-11 12:59:34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2014年开始筹建,学校秉承“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大自然学校和创生自然教育课程。校园内有春园秋园、微型园林、开心农场、葡萄长廊等,栽种杨梅、橘子等十多种水果,紫玉兰、木槿等三十多种花卉,各类苗木、蔬菜等上百种植物,真正做到了花园、果园、种植园和校园四园合一。
 

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有思想、敢创新。办学两年以来,学校一直遵循着“创新是教育的生命”这一规律,不断在课程改革上进行探索、实践,在深度融合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自然教育逐步主题化、系列化。同时,我们根据学校自然资源充沛的优势,利用同一个自然主题进行多学科的统整、融合,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参与综合体验与研学实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成功打造了学校的第一个主题课程场景——杜鹃花课程园。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课程场景打造的。


一、目标确立明方向
 

去年,校长孙晗首先提出了利用学校的资源打造课程实景的想法,旨在实现传统教室课程场景的变革,真正做到学校即教室,景观即课程。逐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实景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墙上的自学提示要领进行自主学习。孙晗的这一思路,立马得到了众多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教师的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课程小组,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是在做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新的尝试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都能让我们迅速成长。”这是在前期课程组研讨会议上孙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虽然课程场景打造可以借鉴的经验和资料很少,但是经过反复的剖析、研讨,学校最终确立了课程场景的目标,也为后期的工作明确了方向。
 

学校从学生、教师、学校、课程四个方面确立了课程场景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生方面 通过对杜鹃花自然属性、人文属性、艺术属性的研究、解密,让学生对杜鹃花形成感性认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方面 进一步推动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方面 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自然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与自然的联结,鼓励学生去探索自然。


课程方面 通过同一自然主题的深度探究,打破学科课程的界限,逐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研究,使自然教育落到实处。
 

二、内容整合促发展
 

学校打造的杜鹃花主题课程园实际上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个案例,如何把各科教材中可以融合、统整的点找出来?如何结合学校的自然教育特色,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把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解析后,各学科都围绕杜鹃花这一主题开展专题教学活动。通过同一主题的深度探究,打破学科课程的界限,从内容上有效推动课程的整合、研究与实践。教师的思考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视角,而逐渐转变为全学科的视角。思维打开后,课程墙上的单元内容也就应运而生了。


三、常态开展成体系


学校重点打造了杜鹃花主题课程园,围绕“学校即教室,景观即课程”这一理念进行课程园的建设,让教师和学生走出教室,利用校园资源进行国家课程的统整,并以此推进课程改革的力度。杜鹃花主题课程园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知,从而达到“亲近自然,经历美好”的最终目标。接下来,学校还会持续打造中草药课程园、梅花课程园、葡萄课程园、兰花课程园、梨花课程园、荷花课程园、菊花课程园、杨梅课程园等。


学校通过一系列主题课程场景的打造,使单学科主题统整和多学科主题整合等多方式教学改革步入了新常态,自然教育逐步体系化。杜鹃花课程场景的打造,不仅锻炼了年轻的教师队伍,同时增强了整个学校的课程意识、全科教学意识、课程融合意识。我深信,大同瑞致小学的所有教师会秉承信念,一直坚守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