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2期 总第5697期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2期  下一期
个性化阅读中如何激发学生想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窦梅 发布日期:2019-01-11 08:25:37

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读者对文本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解读、感悟和体验过程。
 

心理学将想象定义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语文教学中,阅读想象是在阅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认识活动。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点,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进行迁移、优化,打开学生的想象翅膀。那么,在阅读中如何进行想象呢?


一、利用插图,拓展想象


小学阶段,借助课本中的图画阅读,是最为常见的阅读方式。课文中的图片是对课文内容的解释,是课文语言形象化的表达,图片的内容越丰富越有内涵,也就越容易让学生产生想象,也越会有新意生成。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片特点,发现图片蕴含的深刻道理,根据自己的深刻体验进行形象化地再创造。如教学新教材《水滴的旅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滴在宽广的海洋里的快乐感受,我引导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进而体会到小水滴的快乐,情感的共鸣一定会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化文为画,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形象生动,一篇篇没有声音的文字,诉说着作者真实的情感。教学中,我们要恰当引导学生将这无声的语言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生成一幅幅清晰、生动的图画。比如《九寨沟》一文,运用了大量想象的语句,将九寨沟的美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还有对珍稀动物的描写,“金丝猴眨眼”“羚羊窜出来”“熊猫吃竹子”,促使读者不自觉地沉浸在想象当中。
 

三、创设情境,触发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阅读《母亲的恩情》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情,引导他们联系自己平日里和母亲相处的点滴,体会母亲对即将远离家乡的孩子的关心和不舍。接着,再以动情的语言进行渲染,激起学生内心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深化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四、妙用标点,发挥想象


在课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不容小觑。作者有时会把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情感通过标点符号,灵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标点符号的特殊含义,要仔细揣摩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会使阅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课文的结尾往往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像《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的结尾:“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最后的省略号,引发了学生无限想象,他们想象的角度不同,碰撞出了不同的思想火花。

 

五、闭目遐思,放飞想象


闭上眼睛,任思绪飞扬,这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是大有益处的。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这给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黄山奇松》是一篇强化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学习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遐想,课文的场景成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了“黄山奇松”的新奇境界。


阅读教学充满个性、情感、灵气、创造,这要求教师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和谐而又富于挑战的教学氛围,用鲜活灵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世界中尽情释放情感。而想象,无疑为个性化阅读插上了翅膀,它打开了学生阅读的大门,让学生徜徉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中,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感受。同时,想象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让阅读教学充满了意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