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1期 总第5692期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1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课题研究引领信息教育向纵深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城市通榆县第二小学 徐春颖 郑芳 发布日期:2018-12-28 15:29:09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笔者学校承担了吉林省信息化课题“使用‘班班通’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课题组探索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切入点
 

从创设情境处切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美术《小人国》一课,教师开始就播放影片导入,营造情境:男孩卢卡斯被缩小枪击中后,身体变成只有蚂蚁那么大,他和蚂蚁在一起开始历险。创设情境后老师就一直带领学生在小人国“冒险”,孩子们都兴趣盎然,既达成了学习目标,又感受了创作和游戏的快乐。
 

从教学的重难点处切入,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的关键。比如四年级《南辕北辙》一课,“什么是辕”就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即使通过查字典找到“辕”的解释,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马车的样子,标注出“辕”的位置,学生一目了然,立刻就理解了“辕”,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其寓意的理解。
 

从整理复习上切入,整理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大,都是学生学过的知识,学生没有新鲜感,容易觉得乏味、枯燥,教师也很容易把这样的课上成“题海”课,所以在整理复习课上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四年级“汉字家园”的成语复习中,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闯关的游戏,有不同字数成语关,不同类型成语关,成语故事关,成语接龙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把闯关游戏制作成课件,每闯过一关电脑中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恭喜你闯关成功。形象的设计、热烈的气氛让学生在比赛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从家庭作业上切入,小学生家庭作业一直存在着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师批改量也大,弄得教师、学生身心俱疲。我们始终在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提高孩子主动性、自觉性。我们尝试用教学软件“作业盒子”来布置作业。学生在手机上轻松完成试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喜欢“作业盒子”,激发了他们做作业的主动性。数字化的应用让作业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作业盒子”自动批改作业和智能统计的功能也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
 

二、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小学各科课程的特点,我们经过实验、探索,总结出了“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这一模式。比如六年级语文第四板块主题是“异域风情”,仅仅利用书上的文本资料来学习,学生的收获不大。所以教师利用微机课让学生上网搜集埃及金字塔、维也纳金色大厅、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课件。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导游词,展示课件并讲解,在自主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大量的图片,大量的资料,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真正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通过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保障了信息技术工作的开展,也引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信息化教育走向纵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