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0期 总第5686期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用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 张晓红 发布日期:2018-12-14 14:38:58

数学是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是充满无限乐趣的。作为教师,应把学生领进数学的大门,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联系生活,趣味性地学习数学


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周边的生活及其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给他们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妙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身边的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交流、思考等进行学习,认知、理解、运用数学经验,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如教学“轴对称”时,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想一想、瞧一瞧、摸一摸自己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如手、腿等,然后让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再说一说,我再适度启发,使学生初步建构起“对称”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分别从多方面列举出了许多实例,进一步明白了“对称”的含义。最后我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看似对称却又不完全对称的图形与对称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说出理由,使学生亲历、亲闻、亲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领悟“对称”的实际内涵,从而领略数学的真谛。


二、巧变例题,创造性地学数学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荷兰)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途径是进行“再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对难度不太大的例题学习,教师要敢于大胆地放开手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暗示和干涉,让学生自己能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研究、创造,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自主探索、有个性的过程。


如教“9加几”一课,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例1“9+2”和例2“9+3”“9+7”,让学生摆小棒,并分别说一说它们的计算方法,接着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比较,最后发现了9加几的结果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学生知道了算理后,我开始启发引导:“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则,很快想出几道9加几等于十几的题目吗?”接着我出示:9+□=1□。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大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个个情绪高昂,满怀信心地抢答。由此可见,通过这样巧设例题,让他们尝试创造、自主探究、享受成功,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还能培养学生自己对数学探究的能力。
 

三、鼓励求异,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重视开放题的设计,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还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不同路径、不同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满足他们的荣誉感,促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堂上,学生的每一种想法都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我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表扬,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感。但我的引导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会继续鼓励学生探究,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感。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而且还能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体验运用,实践性地学好数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必须要用心体验。


例如,在教学“拼接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四种基本平面图形,以五人一小组的学习模式共同讨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设计身边熟悉的、喜欢的、美丽的不同类型的图案。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动脑、动手,互相交流、研讨、协作,不一会儿,一件件生动形象的图案就展示在黑板上了。拼出来的图案看上去像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让大家互相交流,说一说各自拼的是什么,是怎样拼的,为什么这样拼,然后再适当点拨、补充。


总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时刻密切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通过品尝、体验、实践等多种途径,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广袤天地,在生活中“做数学、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说“我能行!必须行!”,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魔力,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创新的有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